聽到李家莊子來人,張九齡顧不得吃飯,他站起身:“快,帶我去見。”
他知道李家莊子是哪個李家莊子,若是別的李家莊子,說出來的應該是李家莊子誰誰誰。
莊子裡可以有很多戶人家,單指一個莊子,只有一處地方。
他朝著那邊走,那邊過來一大群人。
除了人,還有許多輛車,依舊是羽林飛騎保護。
“張公,我是莊子的二管事旬信,奉我家東主之命給修路送東西,另外還有要事相商。”
旬信過來了,東西比較多,人也多,需要一個能管住事兒的人帶領。
“多謝李大夫,正好現在吃飯,今天為了慶祝路打通,專門燉的肉骨頭。”
張九齡聽到有修路的東西,臉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旁邊的當地百姓圍上來看熱鬧,灞水李家莊子的人來了,還有那麼多輛車。
“我們帶來了兩萬個栗子雞的竹筒罐頭,一千個手葫蘆、三百個獨輪車,還有五萬緡的兌換券。”
旬信向周圍的人喊,罐頭是用來……吃,手拉葫蘆方便從山上往下吊運東西。
正好路剛通,還很狹窄,需要擴寬,人得上去鑿石頭壁。
獨輪車等拼裝上,比挑擔子和扛槓子輕鬆,速度又快。
錢就無需說什麼,這次居然有五萬緡,可以買多少肉吃?
百姓們想到的是這個,張九齡卻考慮到其他的問題。
“大家先吃飯,給李家莊子過來的人多盛肉骨頭。”張九齡先招呼眾人吃飯。
負責打飯的人專門給挑好的骨頭,要肉多的,方便啃的。
其他人都覺得應該,而且還很不好意思。
據說灞水李家莊子的人頓頓吃好肉,吃羊肉都吃膩味了。
現在這點豬肉的骨頭,人家看不上眼。
實際上他們想錯了,莊戶和羽林飛騎一路急趕,根本沒吃上什麼好的東西。
有的時候兩三天吃不到一頓熱乎飯,隨便對付幾口乾巴餅或壓縮餅乾,喝河水、井水、泉水,對付。
有了熱乎的骨頭湯,還有米飯,一個個吃得那叫一個香啊。
張九齡與旬信挨著坐,兩塊大石頭,一人一塊,沒有桌子和椅子。
“李大夫可是覺得只這一段路不夠?”張九齡抓著一根骨頭和旬信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