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盟的人看著善無畏,耐心地介紹。
“送?”善無畏找到了關鍵字。
“對呀,沒錢買鞋,只能自己編草鞋,難道還能賣給他們?廣告錢已經包含了這些。
其實應該給打廣告的人,只是他們嫌棄,又不會改,便不要。”
衣盟的人說此中的道理,衣服是打廣告的人花錢買的。
碼頭搬運工整天穿,磨呀磨,還有汗水進去。
給打廣告的人,他們還得找人處理,額外花錢。
有的人過來打廣告,貨物賣差不多,隊伍就離開了,總不能為了衣服多等幾天吧。
當然,有的商人總是買賣同一種貨物,跟衣盟的商量過,讓衣盟的人給留下。
等再過來的時候,少交廣告費。
衣盟卻要收清洗費和保管費,按照天算,算一算,發現還不如做新的。
“大唐!”善無畏露出笑容,問:“鞋子給了別人,別人若是拿去賣呢?”
“賣就賣了唄,賣了鞋子,他們有錢買東西。”衣盟的人無所謂地說道。
“下次再送鞋,還給他們?”善無畏指出來情況。
“一年才可以有一雙鞋,他們賣了,等一年,或許兩年、三年,大唐地方大,不能只給一處送。”
衣盟的人有問就答,對於別人怎麼處理鞋子,他們不管,他們只負責送。
善無畏沒有問題了,行了一禮,衣盟人趕緊還禮,帶著舊坎肩離去,還對別人說那個大師面善。
“竟然有這等行事之法。”善無畏發現自己學到了,他喜歡學習。
用廣告來給別人提供衣服,等換下來再送給沒鞋穿的人。
關鍵是鞋子上寫的字是大唐,而不是衣盟。
朝廷對衣盟是另一種觀感,沒人會去找衣盟的麻煩,而大唐的百姓會覺得朝廷想著他們。
同時他知道,衣盟的管理不一般,說給別人送,就給別人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