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柳絮飄飛著,河面上的鵝船上不時傳出來歡笑的聲音。
比起要幹力氣活養家的人,長安城中富貴人家找到天氣晴朗的日子帶孩子出來遊玩。
灞水上多了一艘大的帶輪子的船,船每天會從李家莊子附近的碼頭去一趟藍田縣。
主要是載客人,收費與其他客船價錢相同。
一次只能拉三十個人,有八個人負責蹬動木頭輪。
去的時候是順水,木輪轉動中帶起來的水花跟水車差不了多少。
等從藍田縣回來的時候,輪船的速度優勢便體現出來。
許多藍田縣的人帶著大包小裹,還有筐。
他們要到長安城賣東西,能載百石船才只允許三十個人,還有貨佔分量。
“易弟,這是工盟想要自己造船賣,願意每艘給你一筆錢。”
李成器拉著李易在一艘鵝船中聊天。
“現在不行,給我幹活,等京兆府水網建設好,我和戶部合作的船隻製造出來,才允許他們自己造。”
李易否決工盟現在接著活呢就額外開工的提議。
他知道此時是工盟中的工匠們所想,並非大哥要造。
“京兆府各碼頭能造船的地方,眼下除了為你的水網造船,另外就是幫咱們的合作造船。”
李成器像李易保證,只要李易不答應,沒人可以私造。
接著他又說:“倒是朝廷把圖紙拿到了江南那裡,大運河需要增加船隻,還不清楚怎麼收費。”
他說的收費是指給李易專利費。
船隻造一個小的鵝船,專利費無法去收,找個小河就躲起來了。
超過一百石的船隻,船需要在河面上跑,有編號,不給錢就查船。
哪怕一艘百石的船給一百錢,也算是支援了一下專利。
李易挺不好意思的,最開始的明輪船,其實是過十幾年才出生的大唐皇室宗族成員所造。
那小子叫李皋,很有想法的人,歷史記載,俸祿不夠養家,想出去當官。
出去當官的目的是自己乾點別的活兒,額外增加收入。
受宗室成員的關係影響,朝廷不讓他出去。
於是他犯個小錯誤,被貶出去當官了。
此人會治理地方、懂得修路、會練兵、搞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