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王皇后吃了李易親自做的雪綿豆沙、鐵板羊肉、紅燒牛尾巴、春天干制的香椿芽炒的蛋,再喝一盅魚湯,帶上那摞紙和李隆基走了。
說是幫李易送到平康坊,順便帶走全部米花糕。
李易送到河邊,回來摸著一個五歲的小丫頭腦袋:“別哭,咱再做,不就是米花糕麼,明天就有。”
小丫頭抹一把眼淚,點頭。
伸出小手,比劃兩個指頭:“要,要兩塊。”
“給你五塊。”李易趕緊主動加量。
於是小丫頭高興地跑了,跟小夥伴們說明天有很多米花糕吃。
一時間,莊上的所有孩子都快樂起來。
回到宮中的王皇后和李隆基同樣快樂。
趕緊叫人謄抄,原本要留下,抄完的送到平康坊。
姚崇作為首席宰相,一句話都未說,陛下願意去李易莊子就去吧。
他明白,攔不得,真敢勸諫,陛下一定問政,若自己答得沒有李易好,勸諫不讓陛下出去的目的是什麼?
姚崇承認,不敢跟李易比。
這世上有幾個人可以應對所有問題,並且給出好的答覆?
人家少年東主就能做到,不管什麼時候問,不管問的是什麼,隨問隨答。
強得不講道理了,哪有這樣的?還叫別人活不活了?
所謂知兵事,是指調兵和對整個國家兵源體系進行分析。
結果到了少年那裡,他居然練兵。
農事更不用說,莊子的作物長的就是比別處好。
然後少年一看,啊,收割費勁是吧?做個東西。脫粒麻煩是吧?做個東西。脫殼耽誤時間是吧?做個東西。
牛冬天養膘不容易,弄出來一個青儲。
昨天據說是宮裡的銅鏡不好用,就做個照人毫髮畢現的琉璃鏡,宮中已經傳遍了,欲求一面而不可得。
“這他孃的。”姚崇忍不住說了句髒話。
“不行,明天老夫去莊子,有事詢問。”姚崇不得不違心地作出決定。
他不想去找李易,但確實有事,自己難以決定。
關鍵是右邊的肩膀後面疼,過去看看,太醫署的按摩博士給按了,還是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