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商說道:“臣彈劾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馬植,縱容手下親吏勒索收受賄賂,徇私舞弊,請罷免其宰相之職!”
群臣聽了傳出一片竊竊私語聲,司儀宦官急忙叫道:“肅靜!殿內不得喧譁!”
一旁殿中侍御史暗暗把交頭接耳的人記上小本本,回頭少不得上一份彈章。
這叫做殿前失儀,非人臣體,有相應的處罰,但不是很嚴重,也就是罰點銅。
這時孫景商將彈劾的表章呈上,在皇帝看完之後說道:“這名親吏名叫董侔,打著馬植的名義勒索,還收受其他官員賄賂,數額巨大。”
皇帝有些不悅,他暫時還沒有換宰相的想法。
雖然會有宦官叫一聲有本奏來,卻並不是他這個皇帝閒著沒事幹,跟個門房似的每天要過來等大臣上奏。
朝會是有大事才召開的,到了晚唐帝王早就不用每天上早朝,都是宰相確定有不能決定的大事,才請示聖裁,而皇帝也想透過庭議看看朝臣們的意見,集思廣益便召開朝會。
今天的議題本來就定好了,有三件事,第一件便是吐蕃內亂,唐軍五路併發,其中涇原節度使康季榮取原州及石門、驛藏、木峽、制勝、六磐、石峽六關,高奏捷報,宰相凝定犒賞,並請示進兵策略。
另外還有授予張仲武之子盧龍節度留後張直方節度使的事,這件事還好辦,最麻煩的是五月徐州軍亂,驅逐節度使李廓,徐州軍一直桀驁不馴,需要派一個能臣去鎮住這些悍卒,所以這第三件是就是選任徐州節度使。
議題一大堆,御史卻拿些雞毛蒜皮的事彈劾宰相,要掀起朝爭,真是不知所謂。
但皇帝城府很深,不動聲色點點頭,說:“眾卿議一下吧。”
馬植連忙跪著行禮說:“臣受彈劾,請陛下准許迴避!”
這是規矩,皇帝點頭應允,馬植退了出去,臨走看了太常寺少卿楊發一眼。
楊發不動神色,微微頷首,馬植就放心地走了出去。
群臣開始紛紛上言,一半以上是攻擊馬植的,一部分保持沉默,只有少數請皇帝查實再行發落。
形式對馬植非常不利。
郭弘看到馬元贄臉色陰鬱得嚇人,他近日在宮中也交到一些朋友,已經聽說馬植與馬元贄認同宗的事,看來這老傢伙也有點生氣了。
皇帝看了一下發言要求罷免的臣子,見都是白敏中一派,而挑起此事的孫景商是御史中丞裴俅的好友,而裴氏三兄弟都一言不發,心中有點明白了。
這是首輔拉攏裴氏,但似乎對方並沒有出力。
皇帝看了裴休一眼,這是跟聰明人,應該看出自己沒有換宰相的意思,又不想得罪白敏中,於是虛晃一槍,丟出個小卒子試探各方反應。
馬植一直是制衡白敏中的好人選,現在還不能換。
皇帝看了一眼太常少卿楊發,這楊氏三兄弟都很有名,特別是那個楊收,雖然官職不高,清譽卻傳遍天下,而且智謀出眾,據說也是堪比陳平的大才。
不知道他的哥哥會如何應付這種局面?
楊發一直在注意皇帝的表情,他心中已經有了判斷。
他見議論聲漸漸歸於平靜,便出班跪倒,為馬植說話,他跟弟弟雖然都不看好這位宰相,但已經被歸入馬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能掙扎求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