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弘作揖道:“見過李明府。”
李叢一聽是劉元靖的弟子,也拱手說道:“久仰久仰。小鍊師面帶異象,果然不同俗流。”
郭弘摸了摸自己的臉:
“被雷劈的。”
李叢肅然起敬,把他們讓進去上茶。
他看了訴狀說道:“前日剛接到此案,但到如今還是茫無頭緒,查問寺內人等也沒有線索,這狀紙上說的都是推測之詞,沒有什麼實證啊……”
王鐸喝了口茶,說道:“但上面的推測也確實有道理,那青龍寺絕對脫不了干係,還是藉此查一下為好,殺人案若是不破,恐怕也對聚之兄的歲評不利啊。”
雖然皇帝下旨將青龍寺改為護國寺,但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習慣叫原來的名字。
李叢點點頭,說道:“青龍寺是要查的,但不能明查,當今聖人復興佛門,若沒有真憑實據還是謹慎些為好。況且此事涉及義真,他是唯識宗高僧,六月會受邀參加今年聖人四十華誕前的三教講論,輕易動不得的。”
大中皇帝今年三十九歲,虛歲四十,因為“十”字諧音是死,不吉利,所以古人一般都是逢九過整壽。
皇帝真正的生日也是保密的,免得被人知道後用巫蠱厭勝之術。
向外公佈的是六月二十二日,當然是假日子,但跟真生日很接近。
生日之前佛儒道聚集一堂,講經說法,辯論疑難,稱為三教講論。
而義真雖是密宗,但官面上對外打著唯識宗的旗號,他本人也確實兩宗兼修。
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鼓聲。
“是聞登鼓,聚之兄有新案子了。”王鐸笑道。
李叢道:“昭範、郭小鍊師,且等片刻,我去去就來。”
擊鼓之後縣令要親自出去接受訴狀,這是為避免衙門中有人欺上瞞下,收受被告的好處,將狀紙私自篡改或者直接隱藏。
郭弘二人在內堂等了一盞茶的功夫,李叢就回來了。
“這個魚仲德,還真是一刻不消停,人家剛死了男人,就想謀奪產業。”李叢從袖子裡抽出一卷紙遞給王鐸,繼續說道:“這是魚仲德告魚承昭冒姓,要求將其產業歸還魚氏宗族的狀子。”
萬年縣令李叢知道王鐸帶著劉燕孃的訴狀過來,必定與魚承昭家有關係,便把新收的狀紙給他看。
狀紙上說魚承昭本名沈昭,冒姓魚氏,姓名沒有錄入宗譜,其舅父舅母亡故,過繼的事口說無憑,無權繼承本屬於魚家的產業,請萬年縣令做主,將這些產業歸還魚氏。
王鐸把狀紙看完遞給郭弘。
“魚仲德是什麼人?”郭弘看完訴狀指著落款問道。
“他沒有什麼名氣,卻有個中了進士的哥哥,叫魚孟威,如今在西川節度使杜悰手下做參軍。”
杜悰是杜牧的堂兄,憲宗皇帝的駙馬,在武宗朝做過宰相,是牛黨李宗閔同黨,在做京兆尹的時候曾經想做中人,讓李宗閔和李德裕修好,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能結束牛李黨爭的機會,李宗閔最後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