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嶽州一直是從後門直接進刺史府的內宅。
門內東面廂房是捕盜廳,萬年縣的街卒和捕盜軍士就在這裡集中,由縣尉和捕盜官管轄,西面廂房是度支廳,管收糧收稅。
他來到二門一側,直奔東角門,這裡就需要接受盤查了。如果沒有與縣衙相關公務,就要說明要拜訪何人。
王鐸是熟客,看門的認識他,相互打了招呼,就直接放行。
二門的正門也稱儀門。
此門平時關閉,只有迎接上級官員,才大開儀門。
另一種情況就是重大慶典活動或公開審理重要案犯,讓百姓到大堂前聽審時也會開啟儀門。
所以,在儀門東西兩側設有兩個角門,東角門是生門,平時供衙門僚屬和訪客出入,西角門是死門(也叫鬼門),一般也是關著的,只有在死囚問斬時才會開啟。
進入東角門,還是一個庭院,正面對著大堂,兩廂是幕廳,各有十多間房,這裡有不少辦公人員進出。
幕廳就是幕僚辦公的地方。
長安、萬年兩縣除了正五品上的縣令,下面還設有縣丞(從七上)二人、主簿(從八品上)二人、縣尉(從八品下)六人、錄事(從九下)二人、以及不入流官吏若干,所以平日縣衙里人員往來還是很多的。
這和後世的市縣政府很像。
王鐸來到大堂,問值守的差人,得知縣令在內堂,於是讓人進去通報,不一會那人就回來說有請。
王鐸透過二堂來到後面的內宅,進入內堂,這裡是縣令平時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政事、辦公起居的地方,一些事關秘密的案件也在這裡審理,所以百姓稱這裡為“三堂”。
這裡隨從就不能進了。
王豹和王鐸的親隨都是一個府裡的,相互認識,留著外面等候。
郭弘跟著王鐸進去。
“昭範老弟,什麼風把你吹來了?”一位四十餘歲的官員身穿淺緋色五品官常服,頭戴幞頭,站在門口等著他。
王鐸字昭範,他只有八品,穿著深碧色常服,卻讓一個緋衣官起立相迎,也是個異數。
唐代三品以上宰相和六部九卿、節度使等方面大員是高階官員,四品到六品是州刺史、縣令一級的中級官員,七品之下都是屬官,為低階官員,一般來說,六品、三品是兩道升遷的門檻,有的人一輩子都過不去。
王鐸出身太原王氏,是前朝宰相王起的侄子,兩個堂兄也官居要職,自身又是監察百官的御史,再加上與這縣令是棋友,所以才能讓對方屈尊紆貴,降階相待。
“聚之兄,這次是確實有事,要替苦主遞個狀子。”
這位縣令名叫李叢,字聚之,是李唐宗室。
曾經寫過“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許渾,有過一首《東遊留別李叢秀才》,就是寫給他的,那時李叢還只是個秀才。
到了唐朝後期,即使是宗室也要透過科舉入仕,象文宗朝的宰相李石就是如此。
“這位是衡山劉元靖真人的弟子郭小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