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弘聽了何瓊的問話,急忙連連點頭。
蓮花古代稱為芙蓉,漢初時的《爾雅》中說:“荷,芙蕖,其莖茄,其葉蕸,其本密,其畫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所以蓮是荷花的果實,也稱蓮蓬。
何家人喜歡把荷花稱為蓮花,當他們的面不要提“荷花”這個名字,否則不知不覺就把人得罪了還不自知。
平常人家做的河燈一般是一支蠟燭放在紙船上,複雜一點的就做成燈籠的形狀,畢竟這是隨水而去的東西,不會用太貴重的材質。
桌上的河燈做成蓮花形狀,雖然材料比較好,但用的也是紙竹絨繩,繩子的綁法卻非常美觀,紙上畫著符籙,更添一分神秘,就像佛祖寶座下的蓮臺!
“這麼大,可以插好幾根蠟燭吧!”陸朝陽驚歎道。
“那當然了,不過按規矩只能插一根。你們看,這是我爹新雕好的玉盒,我討來裝藥了!”
放藥餌的是一隻玉盒,泛著淡淡的黃色,晶瑩剔透,上面刻著繁複的花紋,透著一種神秘的氣息。
“這是傳說中的琅玕!”何瓊略帶得意地解釋道。
琅玕是傳說中的一種象玉珠的石頭,《山海經》中說崑崙山有琅玕樹。
寶玉通靈,天下諸國中只有華夏把玉石跟神仙聯絡在一起。
上好的玉器以其圓潤光滑晶瑩剔透,成為歷朝歷代權貴們的珍藏。
唐朝祭祀的禮器都是由玉石製成,三品以上官員腰間掛的玉飾和系的玉帶,都主要來自西域和田,由於路途遙遠,產量低下,數量十分稀少。
民間雖有制玉作坊,但使用的玉料並非和田玉,而是一些玉質相對較差的玉料,即使這樣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的起。
普通平民是不允許擁有珍貴玉器的,朝廷對高品質玉石控制得非常嚴格,換句話說身份不夠就是有錢也買不到。
這塊雕琢玉盒的琅玕雖然不是出自傳說中的崑崙山,但也十分罕見,不是尋常百姓能夠得到。
何登雕得一手好玉,是當世大師,唐代流傳到後世的幾塊玉佩都出自其手。
這玉盒雕工細膩,樹間落下的陽光照在上面,泛著淡黃色的光暈,美輪美奐,讓曹守真和陸朝陽看得如痴如醉。
何瓊很滿意兩個少年的反應,她自己第一眼看到時也驚歎了許久。
至於十二歲的小師弟,一直面無表情,想必是沒什麼見識,不懂這寶物是何等珍貴。
明日就是中元節,這盒藥餌讓小姑娘信心十足。
曹守真和陸朝陽這兩個少年你一言我一語,在那裡研究河燈上的符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