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五月初,湖北鄂州(武昌)。
這裡是鄂嶽觀察使和鄂州刺史的治所。
郭弘跟隨劉元靖、郭行章等人來到夏口(漢口),準備尋船渡江。
不遠處就是著名的黃鶴樓。
三國孫權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在南角黃鵠磯上建望樓,後人將鵠誤念為鶴,於是稱為黃鶴樓。
南北客商經過此處,都要登樓眺望。這座望樓本來是軍事用途,如今已經作為一座酒樓聞名天下。
二樓正中掛著崔顥名詩《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一群人進入黃鶴樓,他們大多做道士打扮,正是劉元靖等人。
劉雲靖手牽著郭弘,與葉藏質、少教主郭行章走在前面,只聽他說道:“大郎不要著急,一會兒用過飯就繼續出發回衡山!”
郭行章說道:“叔叔,堂兄,我只是怕耽擱久了,事情有變。”
眾人為了隱蔽身份,都不稱呼姓名,互相以叔侄相稱。
葉藏質也說道:“不錯,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長安的情形也該傳到這邊,就怕官府對我等不利。”
“但近日過江的船很少,需要排隊等候,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呂志真說道。
“快看,那是李衛公的船!”酒樓窗邊一個胖胖的酒客突然指著窗外叫道。
吃飯的客人們都湧過去觀看。
江上有幾條大船緩緩逆流而上,上面掛著荊南節度使的旗幟,正是李德裕的官船。
李德裕是前朝宰相,近日被新登基的皇帝罷免,出鎮荊南節度使。
“羅兄有所不知,李衛公出鎮荊南路過此處,前日就到了鄂州,但我們鄭觀察卻避而不見,還下令不許其他人招待,並把附近的船都派出去,衛公只得自己僱船去荊州,著實費了一番功夫。”一個綠袍官員模樣的人似乎知道內情,於是說道。
“損之老弟,你是鄭觀察府中司戶參軍,訊息最是靈通,快說說這是為何?”最開始叫喊的那個胖子問道。
“羅兄知道牛李黨爭為何而起吧?最開始就是穆宗長慶元年(821年)的長慶科案,當時的主考官是白樂天(白居易),李德裕那時候還是翰林學士,他跟元稹、李紳一起上書,說這些進士不合格,於是穆宗下令複試,十四位進士被黜落了十人,其中就有鄭觀察!他到現在還只算是蔭官,沒有進士出身,你說這個仇結的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