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到塔爾塔鎮,正是因為他在東月州揭開了以州長為首的窩案、把一干頂頭上司統統送進監獄、同時得了“官場掃把星”外號。
當時東月州州政府的主要官員,在窩案中幾乎盡數落馬。只有一名叫做阿其拉的副州長沒有涉案,並接任州長一職任職至今。
有些事情真是奇妙,已經是西星州州長的吉恩先生,大概想不到自己十多年前的一樁舉報,能在十多年後的戰爭當中,令整個東月州受益吧。
衛天成在信裡,還就抵抗聯軍下一步的行動規劃,詢問了羅松溪的最終意見。
聖約翰堡大會戰已經迫在眉睫,既然東月州能迅速接手祖安大區光復後的各項事務,那麼抵抗聯軍,就應該迅速行動起來,看看在大決戰來臨之前,還能做些什麼對戰爭格局能產生貢獻的事情。
帝國四路集團軍入侵,中北路軍人數最少,但盡是精銳,帝國陸軍軍部的四大傳奇強者齊聚在這一路。
這一路原本的目標,就是伏擊聯邦軍神柯尼卡將軍,然後佔領祖安大區到東月州這一線,為其他三路集團軍提供策應。
這一路大軍,可以說是帝國為聖約翰堡大會戰準備的總預備隊。
但這一路部隊,被羅松溪和抵抗聯軍盡數殲滅於祖安大區,中北隧道被毀,四大傳奇皆歿,順帶便還活捉了本該在聖約翰堡會戰中主持全域性的阿迷耶斯。
從離開守望州給柯尼卡將軍報信開始,羅松溪只是一個在聯邦並不受到什麼重視的聯安委小探員。
甚至連羅松溪自己,一開始期望的,也只是在這場大戰中,能儘自己所能,泛起一小串漣漪。
然而現在,這一圈漣漪,已經影響到整場戰爭的全域性。
而他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讓這種影響,能夠更為深遠一點。
之前,抵抗聯軍的高層就討論過,現在抵抗聯軍有三個選擇。
一是往南走,光復南面被帝國中路軍和南路軍攻佔的州,摧毀中路和南路的隧道,切斷這兩路大軍的補給。
這是相對來說風險最小的選擇。帝國中路軍和南路軍對沿途各州,基本都是攻而不佔。抵抗聯軍往南走,除了隧道口可能會有部分駐守兵力外,其餘地方甚至不會受到什麼抵抗。
而且如果聖約翰堡會戰聯邦能夠獲勝,往南走勢必是軍功最大的——在敵後光復無數個州,連同中北路一起總共切斷帝國大軍三條重要補給線……每一件,都將是光芒四射的功勳。
但這一切建立在聯邦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的前提下。而往南走,恰恰是對聖約翰堡會戰幫助最小的。
大戰已經一觸即發,前線的中路軍和南路軍不會因為缺掉幾天的補給就喪失迅速喪失戰鬥力。
而一旦帝國人贏下聖約翰堡會戰,擊潰聯邦主要軍事力量,勢必就能在聯邦內部就地獲取給養,並揮兵西進,乃至佔領整個聯邦全境。
這樣一來,無論羅松溪在十萬大山沿線光復多少個州,都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衛天成在信裡,建議的就是往南走。衛天成對大決戰從來不感興趣,他所擅長的就是在敵後的騷擾和遊擊。
而且他認為,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情,憑抵抗聯軍這一萬多人,想要去影響聖約翰堡會戰的成敗,那只是一個美好的理想。往南走,才能讓抵抗聯軍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羅松溪同意他的觀點,往南走對抵抗聯軍而言,無疑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只是,同意並不代表贊成,羅松溪不想往南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