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好的時代,04到07這段時間對華國乃至全球經濟形勢來說都是絕對的黃金時期。
資本市場剛剛從蕭條中走出來,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都遠超預期,金融危機連影子都沒有,主要經濟體更是進入了快速增長軌道,跨國直接投資日趨活躍。
跨國直接投資在2000年的時候創下歷史記錄,達1.39萬億美元,隨後隨著網際網路泡沫一路走低,跌到2003年的5600億美元,而從2004年開始直線復甦,增長超過百分之十。
周新對當下的宏觀環境是有感知的,NewPay過去一年在全球範圍內擴張迅速,後臺顯示NewPay的輻射範圍已經覆蓋了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地區。
在這過程中,NewPay也經歷了好幾輪的融資,吸納了來自不同國家的資本,歐盟、霓虹、高麗等等,周新在NewPay的持股比例首度降低到了25%以下,這也是周新旗下企業股份佔比最低的一家。
當然得益於A/B股的股權結構,NewPay的控制權依然牢牢被周新掌握在手裡。
這裡為什麼沒有華國,是因為華國和NewPay的合作模式截然不同,華國的國有資本和NewPay聯手成立了NewPay華國,NewPay華國和NewPay無論在股權還是在管理上都是隔離的。
周新認為現在這段時間得益於全球經濟的高速增長,阿美利肯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中*東和國內選舉上,沒有精力管華國,更別提他了,因此還能在阿美利肯呆一年。
“教授,我們有沒有可能收購日本國際電氣。
我在想,我們之前嘗試收購Cyber沒有獲得商務部的許可,這次我們把目標轉向日本國際電氣公司,有沒有機會?”
日本國際電氣,英文名是Kokusai Electric Corporation,名字和日本電氣很像,但是其實是兩家公司。
日本電氣的英文簡稱是NEC,在半導體領域主要做儲存晶片的,和華虹半導體在國內成立了華虹NEC,在儲存晶片領域被三星打的找不著北,後來NEC的儲存部門被剝離出來和其他幾家公司合資成立了爾必達,爾必達也被三星打的找不著北,最終宣告破產。
爾必達創始人坂本幸雄後來在75歲高齡加入了華國企業紫光集團,爾必達屬於奇夢達的那部分遺產再後來被長江儲存給吃了下去。
日本國際電氣則是做半導體裝置的,主要做薄膜沉積裝置。
胡正明此時在舊金山休假,休假的過程中周新找他聊工作,胡正明倒也沒有什麼排斥情緒。因為無論是對他來說,還是對周新來說,沒有休息時間才是常態,他們沒辦法把工作和生活分開。
他們聊天是在胡正明家裡,在書房只有周新和胡正明兩個人,倒也不太擔心被別人聽到。
胡正明搖搖頭,“難,阿美利肯不會同意,霓虹方面也未必會同意。
新芯在半導體裝置領域給霓虹的壓力很大,在130nm光刻機領域,我們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ASML,霓虹的半導體產業研究會去年年底的時候專門出了一篇文章,大致內容是要重視來自新芯的威脅。
霓虹的產業研究會背後多少有大藏省的影子,他們的態度不太正面。
再加上日本國際電氣在薄膜沉積裝置上處於領先地位,要完成這筆交易,我們需要獲得歐盟、霓虹、阿美利肯、華國、高麗甚至是彎彎的同意,這非常難。”
按照國際貿易反壟斷法,新芯要想收購日本國際電氣,需要獲得該企業業務涉及的國家批准,後世阿美利肯的應用材料在收購日本國際電氣的時候,愛爾蘭、以色列、霓虹、高麗和彎彎都同意了,就是華國沒有同意。
導致即便價格談妥了,這筆交易依然中止了。
阿美利肯企業收購霓虹企業尚且無法成功,更別提華國企業收購霓虹企業了。
周新說:“如果是以新芯去收購,幾乎不可能,但是如果我們和應用材料聯合收購呢?”
老實說周新從來沒想過,能憑藉自己收購日本國際電氣,因為這不現實,這是前所未有的阻力。
但是應用材料是有可能的,在未來他們收購日本國際電氣,獲得了除華國外所有國家的同意,而有新芯參與進來,那麼獲得華國同意也不成問題。
胡正明在思考,“有那麼一點可能,應用材料的話,阻力不會那麼大。
至少高麗和霓虹不敢明面上投反對票。
但是如果是新芯主導的話,還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