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NewPay的總裁,第一次聽到收集聖誕圖示的完整想法後,彼得·蒂爾腦海裡對周新產生過太多驚為天人的感受,這次不過是過去周新天馬行空想法的一次重複。
彼得·蒂爾已經在電子支付領域已經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包括之前成立康菲尼迪,為康菲尼迪尋找發展方向,最終確定電子支付領域。他幾乎參與過這個行業的全流程。
&nan,你的大腦裡好像天然就知道網際網路該如何運作,怎麼樣設計產品才能吸引使用者。網上的傳聞也許沒錯。網際網路領域的上帝住在你大腦裡,它為你提供源源不斷的想法。
當大家都不知道怎麼開拓市場的時候,你採取激勵金計劃擴大使用者規模。當大家使用激勵金計劃來爭取使用者的時候,你推出了支付享受折扣,而這次的掃碼收集圖案平分獎金,同時推廣了Mphone和NewPay兩款產品。”
彼得·蒂爾深刻感受到上學時候其他同學看他的心理了,他是畢業於斯坦福法學院的學霸,在進入矽谷創業之前在斯坦福擔任教授,屬於典型別人家的孩子。
過去的履歷再輝煌,在周新面前彼得·蒂爾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一樣。
周新心想,這只是第一步,收集五福平分獎金算什麼,明年等第二代的Mphone推出後,我要在超級碗上投放廣告,讓使用者們使用微信搖一搖搶紅包。
雖然周新的人脈資源比不過比爾蓋茨,但是他好歹也是明面上排名第二的富豪,在矽谷、華爾街乃至華盛頓有著大量的人脈和訊息來源。無論是明面上從媒體雜誌上還是私下別人給他透露的訊息,周新都能明顯感受到在電子支付領域,追趕者的力量越來越強大。
和Quora、拳頭遊戲都不同,這兩款產品,當他做到相對壟斷後,市面上的競品們幾乎獲得不了任何投資,他們只能依賴創始人的自有資金。
NewPay此時在阿美利肯、楓葉國地區的壟斷優勢要比當年的Quora還要更加明顯,卻沒有阻擋住投資機構們前赴後繼的給投資。
“彼得,因為我根據Matrix和NewPay兩家公司的內部資料分析發現,Mphone上的移動支付應用比例不夠高,500萬使用者裡只有大概百分之五十左右登陸了他們的NewPay賬號。
其中平均每週有一次移動支付行為的使用者更是隻有百分之三十,這個數量嚴重低於我的預期,因此我希望藉助這次的平分獎金活動,刺激使用者的移動支付熱情。”
&nan,我相信這招絕對特別有效果,而且它的玩法要遠比單純的發錢來得刺激。
我看到內部測試版本的時候,在掃描之後都產生一種要去掃描二維碼收集圖案的衝動。
在各大電視臺的投放都已經談好了,包括傳統網路渠道的投放,包括Mphone上的NewPay內建訊息提醒,明天一早就會開始大規模推送。
你可以放心去華國,這次活動我會盯緊的。
另外最近又獲得了5億美元的融資,馬斯克的股份佔比已經低於百分之十了。我們需要針對採取什麼措施嗎?”
周新心想,這個時空已經被他搞的和原時空截然不同了,如果NewPay保持壟斷地位的同時,又不斷地給希望,馬斯克會不會被拖在這個泥潭裡出不來,也就沒有特斯拉和SpaceX的誕生。
不過即便沒有特斯拉,阿美利肯也會冒出來其他的電動車品牌,這是歷史的必然。
即便知道這是歷史的必然,周新也打算先去把特斯拉、法拉第、法拉第未來、麥克斯韋、安培、伏特等等這幫電學大佬的品牌名都給註冊了。
到時候看馬斯克、賈某人會用什麼當電動車的名字,只是不知道在周新的颶風作用下,賈某人還能不能搞出樂視。
思緒在大腦裡轉過只是一瞬間,周新回答道:“不用管他們。
我想我們很早就達成了共識,NewPay的競爭對手從來都不是其他電子支付企業,我們越是採取措施,越會被別人抓住把柄。
聯邦貿易委員會、金融業監管局、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等等,這幫機構都在盯著我們呢,我們稍微有影響到其他電子支付企業的行動,我們就離被以反壟斷的名義拆分不遠了。
而且只要我們不犯致命性錯誤,其他電子支付機構永遠不會有機會追上NewPay。
我們的競爭對手是信用卡,是銀行。
為什麼要做移動支付,為什麼要搞收集圖案平分獎金?
你所理解的擴大移動支付使用頻率只是明面上的、最主要的目的,打造品牌效應是第二層目的,還有更深層次的目的是讓消費者認識到我們和信用卡的不同之處。移動支付和信用卡在便捷性上其實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