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千禧年半導體生存指南> 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自己挖坑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自己挖坑 (1 / 3)

產學研同樣是一個很老的話題,華國對於產學研從863計劃開始到其他的重點專項計劃,給高校撥的科研經費也不在少數。

從百分比來看不是一筆小數目。

雖然華國網際網路上存在部分言論,認為華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和轉化價值。

實際上華國在製造業上能夠實現突破,和這些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是分不開關係的。

可以說中間的轉化效率差,資金利用效率差,很多資金被浪費在沒有意義的地方,這套申請課題的機制有大量可以最佳化的地方都沒有問題。

以華國的新能源產業為例,在01年的時候科技部啟動了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計劃,當時定下了發展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實施新能源汽車發展“三縱三橫”的技術路線。

該計劃中被拆解成一個個細分的課題分散在各個高校,其中申海交大化工學院的第一個國家863計劃重點專案正來源於這個計劃中的一個專案。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材料關鍵技術研究”,後來交大持續在該領域進行研發,包括06年的863專案是“全氟離子交換材料製備技術及其應用”,該技術在山東東嶽集團成功實現了產業化。

後續在該領域16年的時候和比亞迪、中聚電池聯合研發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關鍵技術也順利實現了產業化。

從交大化工學院在鋰電池領域的研發成果可以很明顯看出,產學研是有成果產出的。

因此說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和轉化價值就純屬張口就來了。

只是區別在於,阿美利肯的高度金融化,讓他們的高校研發成果很容易找到投資,進一步實現產業化,科技推動的作用更加明顯和直接。

而華國的這套玩法,則需要國家層面把專案分配下去,分配下去後,高校科研人員即便有成果,對他本身的激勵和阿美利肯相比遠遠不足。

真正一線的研發人員和成果產出方享受到的相關紅利太少,周新在和國內博士同學交流時,他們普遍反應的問題。

“先生,關於產學研,我是這樣考慮的,如果半導體產業園最後定在申海,那麼我們以申海高校為試驗區,探索一套更加完善和合理的產學研結構。

在我看來,良性的產學研結構,一定是能夠讓科研人員充分享受到他本人科技成果帶來的好處。

如果只講榮譽,榮譽又無法帶來物質世界的好處,那麼這種激勵手段在現在這個社會環境下,很難形成一個正向迴圈。”

“現階段的環境決定了,政府層面要做的事情太多,而錢太少,因此我們很難一次性把一線科研人員的待遇提高到位。

因為包括科研人員、公務員、沒有自己盈利能力的國企央企,這些靠財政撥款的薪酬體系,如果打破這一體系,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所以之前的各種人士下海經商潮,我同樣是鼓勵的,去市場中去闖一闖沒有什麼不好的。

只是我希望科研人員是發揮他們在科研上的能力,獲得財富作為回報,現實情況裡下海的科研人員們極少是靠科研成果。

關於這一塊我的思考是,進一步促進企業和學校的合作,對於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做好蛋糕的分配。

企業和學校共同研發了某項專利,該專利市場化運營後,能夠為企業每年帶來一千萬的收入,這一千萬收入企業和學校平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