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能有這麼多Quora的忠實使用者到現場來參加Quora的產品釋出會。”
“Quora能有今天,和Quora的優質使用者是脫不了關係的,Quora只是一個平臺,裡面優質的內容是每一位使用者製造的。”
“我這背後是一張Quora數百萬註冊使用者的驗證碼組成的Quora LOGO,正是有你們,才有Quora。”
發帖人吐槽了一句:周新對驗證碼是真愛啊。
“矽谷都說我是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即便我是最好的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我也無法脫離使用者憑空讓Quora成為現在的Quora。”
“這半年時間來,整個矽谷有很多類似Quora形態的產品被推出,infoworld、wired、MERCURY等等,這些試圖復刻Quora的產品都沒有獲得成功。”
“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像Quora如此優秀的客戶。”
舊金山的上午十點,是燕京的凌晨一點。
凌晨一點的天涯社群裡的天涯雜談板塊還是非常熱鬧,尤其是直播Quora釋出會的帖子。
吳世強就在自己的家中,同時看這個直播貼。
直播貼更新的非常快,周新說一句,帖子就更新一句,時間延遲不過十五分鐘。
吳世強回國之後,工作開展得並不順利。
因為現在不僅矽谷的網際網路公司火熱,中關村的網際網路公司同樣火熱,整個市場並不缺少熱錢。
吳世強能夠憑藉周新的名頭獲得創業者的青睞,但是他問非常多的問題,又不投資給這些創業者。
這導致他在中關村的名聲慢慢就臭了,甚至被人取了一個吳三舍的外號,意思是見到他要退避三舍。
反正吳世強也不會真金白銀的投資。
吳世強又開啟狐疑,狐疑是搜狐推出的知識問答社群,裡面也有類似的問題:“如何評價Quora的首次釋出會?”
上面同樣有人在實時更新回答,只是狐疑裡的更新是大概十五分鐘更新一次回答,需要不斷重新整理。
兩邊的釋出會內容一結合,就能知道老闆大致在講什麼了,吳世強心想。
從矽谷回中關村,肯定是有落差的,尤其在中關村見到的這些創業者,創意幾乎都是照搬阿美利肯的企業模式。
Quora推出後,搜狐推出了狐疑,新浪推出了新問,網易推出了易問。
甚至連鵬城一家叫騰訊的小公司也推出了鵝問。
吳世強第一次看到新問的時候還以為老闆回國創業了,看到鵝問,懷疑自己到了養鵝場的官網。
目前來看狐疑做得最好,有張朝陽牽線搭橋,找了一幫科學家和人文社科類的專家入駐,社群質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