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的農民平均兩千畝土地,那不叫農民,其實是農場主。”
“問題是,核聚變毀滅農業是什麼怎麼回事?”李淑華又把話題拉回正題上。
方源饒有興致的看著老方同志,準備看他怎麼回答。
方振國還沒在新聞上看到相關報道,不知道原因,隨口胡謅道:“就是一群農場主在那胡說八道。”
“小源你說,媽知道你懂的多。”李淑華秉承著活到老學到老的優良傳統,打破砂鍋問到底。
“其實是前幾天一個白鷹國的教授,寫了一篇文章,認為可控核聚變技術應用到發電領域,會消滅農業,準確的來說,是消滅農場主。”方源隨口回道。
“什麼教授?怎麼這麼不負責任,怎麼能這樣胡說八道?”李淑華批判道。
“也不算胡說八道吧。其實那篇文章的預測確實有可能變成現實。”方源攤手。
“這麼說,核聚變電站真的會消滅農業?”李淑華略微有些驚訝。
“不能這麼說,準確的來說,會徹底改變農業的形式。”方源解釋道。
李淑華走回廚房,把灶臺的火給關了,又走回來坐到沙發裡,繼續問:“你仔細說說,到底怎麼回事?”
“說起來也簡單,核聚變電站的原料容易獲得,發電量大。其實想一下三峽就知道,三峽的意義不言而喻,但事實上,三峽的發電量只佔全國年發電量的2%不到……”
方源見母親這麼關注這件事,耐心的解釋給她聽:“其實我國目前的電力供給,主要還是靠火力發電。火力發電比例,佔70%以上。
“如果修建核聚變電站,只需要五座核聚變電站,那麼我國就可以淘汰掉所有的火力發電。
“如果核聚變電站的數量達到七座,就能提供全國所有的用電。想象一下,核聚變電站的發電量有多可怕。
“可以說,未來用電都不需要花錢。在這種情況下,農業會發展成什麼樣?
“一旦發展到用電不需要花錢的程度,農業也就不需要大片的土地了,直接修建上百層的巨型建築,在室內種植作物,用電力照明。
“其實這個發展方向,在未來會成為必然。當然,到了那個時候,農場也就消失了。
“所以,白鷹那些農場主聽到這個訊息,在某些組織的引導下,開始上街遊行。”
李淑華還是很有思想覺悟的,點點頭說道:“原來是這麼回事,既然是未來發展的必然結果,那就沒什麼可擔心的。這些人不就是杞人憂天嗎?”
“本來就是啊。”方源攤手。
當然,其實方源剛才的話沒有說透,其中還留了一些資訊沒有說出來。
最後那句“在某些組織的引導下”,其實有另外的意思。
由於東海研究出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拋了一些資本的根,因此出現了一些反對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