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第一座核聚變電站正式開始修建,位置在東海市西郊,距離市中心不到一百公里。”
“有民眾擔心在距離城市如此近的地方建造核電站,會造成嚴重後果。官方部門應該向大眾宣講可控核聚變電站為清潔能源,不存在核汙染問題。”
方振國每次和外國代表鬥智鬥勇之後,回到家都是滿面春風的看新聞聯播。
自從東海搞出可控核聚變之後,幾乎每天都相關的新聞。
要麼是核聚變電站的新聞,要麼就是太陽爐的新聞,甚至一天幾十條新聞。
報紙更加誇張,有時候可控核聚變技術和太陽爐的報道,能佔據一半以上的版面。
“時代變了,民眾是應該有更高的覺悟才是,核聚變電站的宣講確實需要提上日程。”方振國看完第一條新聞報道之後,自言自語了一句,準備明天去戰區總部的時候,就向總部提這件事。
李淑華是書香門第出身,但更多體現在文化底蘊上,核裂變、核聚變這些尖端基礎物理,她是不懂的。
不過,東海搞出可控核聚變技術,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情。
她每天出去買菜,在菜市場都能聽到賣青菜的老闆跟人討論核聚變電站。
她正在廚房做菜的時候,也聽到了電視新聞的報道,走出來問道:“小源,核聚變電站是不是真的沒汙染?要不要買些醋和鹽放著?今天早上,我還看見有人在市場批發部裡一箱箱的買鹽。”
東海幾千萬的市民,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明白核聚變是什麼樣子的科技。
反而是國外出現過的幾次核洩漏事件,更讓民眾記憶猶新。
因此,當東海修建核聚變電站的訊息公佈之後,難免出現一些個杞人憂天的傢伙。
而普通民眾都是盲從特性,有一個人幹傻事,然後就一大群人跟風。
方振國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搖頭說道:“上一次那什麼核電站洩漏的時候,你孃家七嬸買的兩車鹽,現在都沒吃完。上個月碰見,還跟我說去他家拿鹽,還買?”
方源對於這些“可愛”的市民也是沒辦法,攤手解釋道:“核聚變和核裂變不一樣。核裂變反應一旦開始,是停不下來的。核聚變則不一樣,想停就停。
“總之,對於普通人來說,核聚變電站跟三峽沒啥區別,就是個電站。而且發電量比較多,差不多十個三峽。”
李淑華點頭說道:“兒子說的我就信,下次買菜遇到鄰居,我也這麼跟他們說。”
“是該跟那些不懂還瞎說的人解釋清楚,核聚變的宣講,應該從基層抓起。”方振國一本正經的評價。
李淑華正準備回廚房做菜,這時候電視裡又報道了一條國際新聞。
“白鷹西海岸,一名農民在街頭舉牌抗議,抗議人類濫用可控核聚變技術,毀滅農業……”
一提到農業、糧食、蔬菜這些日常生活相關的東西。
李淑華就比較關注,盯著電視看了一會兒,奇怪道:“這些農民在抗議什麼?”
方振國糾正道:“你先搞清楚,白鷹那邊說的農民,和我們所說的農民,不出同一回事。”
“怎麼不是同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