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可控核聚變確實能提供用不完的能源。
不過,當人類踏上更浩渺的星空,所需要的能源也會成幾何暴增,到時候就需要尋找更多更新的能量。
科技文明的發展,本就是如此。
人類被限制在地球上,無法走向星空的最大原因,就是能量的桎梏。
光靠化學燃料,是支撐不起星際航行的。
因此,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科技文明從行星走向恆星系的起點。
而現在,華夏即將掌握這把開啟星空大門的鑰匙。
王九良作為可控核聚變的先驅者,自然是日日夜夜都盼著強相互作用力材料的成功研製。
因此,楊宇平實驗室這邊剛剛傳出材料研究有突破的訊息,王九良那邊就匆匆忙忙帶著科研團隊過來了。
方源也想去看看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先驅者是什麼樣的,於是和大劉一起,跟著楊宇平去迎接王九良。
王九良也是個年過古稀的老頭,面相倒是比楊宇平圓潤一些。
方源在科學雜誌上看到過王九良的照片,不過那是二十年前的照片了,照片上的王九良看上去要年輕許多。
其實略微想一下就能明白,能成為科學界巨擘的,年紀都小不了。
無論是楊宇平,還是王九良,都是華夏的科學瑰寶。
王九良下車之後,楊宇平便迎上去握手。
兩人寒暄起來。
王九良皺眉說道:“老楊,你這氣色可不大好。”
“還不是你,像催命鬼一樣天天催,我兩天就眯了半小時。”楊宇平毫不客氣,直接懟了回去。
“我那有還有一壺大紅袍,只要能解決太陽爐材料問題,我立馬就給你送過來。”王九良開始畫餅。
“就會開空頭支票,真想給,也不見你帶過來。”楊宇平打趣一句,便領著王九良的科研團隊進了會議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