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你還是睡一覺吧。氣色有些差。”大劉見老教授的疲憊得有些憔悴,忍不住再次提醒他休息。
事實上,這樣的勸說在這兩天不知道重複了多少次,但都被楊宇平揮揮手就搪塞過去了。
“今天不行,王九良的可控核聚變研究團隊今天就過來,要溝通強相互作用力材料的運用。這老王天天來過來打探訊息,就等著我們的材料科技幫他們把可控核聚變木桶的最後一塊木板補上。”楊宇平擺擺手,把方源面前的茶喝光,然後就站起來,準備去和可控核聚變研究團隊開會。
方源聽說過王九良。
這也是一位很厲害的科學家,帶的團隊專攻可控核聚變技術。
華夏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在王九良的團隊研究下,攻克了許多難題,讓華夏的人造太陽溫度達到了1.8億度,走在了全球前列,甚至在可控核聚變這項研究上,已經有趕超白鷹的趨勢。
人造太陽,說的就是可控核聚變反應爐。
因為可控核聚變的原理,和太陽是一樣的。
太陽之所以可以發光,就是因為其內部不斷的發生著核聚變。
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在製造一個小型的太陽。
由於核聚變產生的溫度太高,所以在此之前,人類所能製造的所有材料,都無法承受上億度的高溫。
這就使得人類遲遲沒有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
在此之前,王九良可控核聚變研究團隊,所研究的方向是利用磁場束縛核聚變原料。
這項研究理論上是可行的,但距離研究成成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強相互作用力材料的出現,給了可控核聚變技術彎道超車的可能。
一旦成功,人類將進入“無限能源”時代。
之所以稱作“無限能源”時代,是因為可控核聚變的原料在自然界中非常豐富,幾乎到了用不完的程度。
科技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源。
每一種能源的出現,都會將科技向前推進一大步。
相較於當下的主要能源“石油”來說,可控核聚變所能提供的能量,幾乎可以說是“無限”的。
當然,這只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