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民在網路上發表言論稱,這樣的殖民方式不夠人道,應該在保護當地物種的情況下再進行改造。
因此,網路上也出現了兩極化的言論,好在安布雷拉擁有人工智慧進行調節,才逐漸平息了這個爭端。
想要讓原生物種不大規模消失,又想要人類可以安然無恙的殖民,這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最終,站在物種利益的面前,絕大多數‘聖母’言論,也隨著殖民計劃的順利進行而消失。
以上,便是人類對外殖民的兩種主要手段,也是安布雷拉徹底成為壟斷企業的斂財手段。
但每種殖民方式都費時費力,需要半年左右的建設週期,而且安全係數也較低。
直至2026年至2027年,人類透過與星盟作戰發現了盾世界,還有挖掘地球遺蹟發現了方舟後,便擁有了改造一顆類地行星的技術。
甚至是安布雷拉還擁有了建造盾世界的技術。
但以目前安布雷拉的整體技術成熟度來看,想要建造一顆類似盾世界0459那樣的巨型天體,其建造週期至少需要數十年的時間。
所以在基礎技術徹底成熟之前,公司所有人威廉·羅素暫時不考慮盾世界的建造。
而像是先行者光顧過的類地行星,都被先行者改造成了適合先行者,或人類與桑赫利族居住的行星。
於是自2028年的第一季度起,安布雷拉優先考慮完善行星改造技術。
配合方舟{已刪除}事件獲得的高等科技,蜂巢方面的專屬研究團隊,於2030年讓安布雷拉擁有了完善的行星改造科技。
不過,接受該科技的改造前提,是類似於金星、火星這樣本身就擁有大氣層的行星,而不是水星那樣完全荒涼行星。
由於火星已經實現了地表的完整覆蓋,因此首次行星改造技術的試驗場地,於2030年的第二季度在金星上施行。
首先利用從先行者科技破解而來的光束挖掘技術,從金星的地表進行挖掘,並挖掘至地心區域。
而後利用{已刪除}事件獲得的高等科技,讓已經停轉的金屬地核重新轉動。
待地核重新轉動至一定速度後,金星開始擁有了磁場的保護。
接下來在金星赤道上部署超大型的推進裝置(類似流浪地球裡的行星發動機),該裝置同樣是先行者科技的衍生產物,而且是可以回收利用,並進行重複使用的推進裝置。
然後全部裝置按照同一角度進行推進,使得自轉速度極慢的金星重新恢復自轉。
自轉週期除錯至與地球相同,二十四小時為一週期。
最後是投放更為先進,效率更加快速的大氣層成分改造裝置,使金星的大氣層變得適合人類生存。
以上的挖掘技術,大型推進裝置,地核重轉技術在2027年之前,是安布雷拉完全無法攻破的技術難點,但擁有了先行者和高等科技的加持下,以上技術難點都得以解決。
於是像地獄行星般的金星,僅僅耗時了四個月的時間,便似的金星地表變得適宜人類居住。
如果像是火星那樣的行星,所消耗的時間可能會大幅度縮短。
對安布雷拉更主要的一點是,改造金星的成本非常低,僅是建造一個堡壘殖民城的價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