餈粑做好了,屋裡院外的衛生也弄好,接下來,就是過大年了。
農村的年比較簡單,沒什麼花樣。
無非就是一家人吃一頓平時捨不得吃的‘大餐’,並且把家裡佈置得乾乾淨淨的。
除夕這天的一大早,劉青山剛起床,就聞到了陣陣炸香味。
不用想也知道,準是老兩口已經在吃早餐了。
今日的早餐與往日不同。
今日的早餐沒有了花生跟炒米,取而代之的是黃燦燦的粿條跟油冒餈。
粿條香脆,油冒餈軟糯,與油茶搭配,很是美味。
吃過美味的早餐,忙碌的除夕之日便要開始了。
新買回來的鍋碗瓢盆都要洗過,院子也需要重新打掃一遍,房子地面也要再細緻的清掃。
好在,家裡的衣服被褥什麼的,之前就洗過了,所有不用洗。
但是,光是這各種洗洗刷刷,也忙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
午飯之後,則要開始貼門聯窗紙。
按照本地的習俗,像劉青山家,大門口跟堂屋門口都要貼春聯,其他門口,則不需要貼春聯,但是,卻需要在門框上貼一些印有‘五福臨門’‘四季平安’之類的窗紙。
不僅是各個小門口要貼,家裡的所有窗戶,不管樓上樓下的窗戶,只要是個窗戶,也都需要貼上這樣的窗紙,每個窗戶一張。
另外,廚房的灶臺旁邊,還得貼一張比窗紙稍微大些的灶王爺神位。
另外,堂屋的神臺,也得打掃一遍,把今年上香存留的紅色香根和香灰全部倒在盆裡,用個乾淨的絲瓜囊幹刷一遍香壇。而後,拿個孔細一些的篩子去廚房的灶臺裡舀些柴木灰,篩入刷乾淨的香壇裡。
重新入灰之後的香壇放回神臺上,底部墊入一張乾淨的紙錢,這活兒便算是完成了。
同樣的,神臺也需要貼窗紙。神臺正上方的牆壁貼三張,神臺自身中間鏤空的位置貼一張。
等劉青山忙活好這些事情,劉遠河也已經宰殺了一隻雞,並吩咐吳翠梅放入灶臺清水煮熟了。
這雞是一隻整雞,只去了內臟。放清水鍋裡煮熟之後,吳翠梅用個大一點的盤子撈出,便朝劉青山喊道:“青山,雞煮好了,快點撿東西去廟裡拜神了。”
“哦,知道了。”拜神這事,劉青山還是挺勤快的。
因為是傍晚去拜神,所帶的東西與早上去拜神則有很大的不同。
早上帶茶去,傍晚則要帶酒去。
早上帶糕點餈粑什麼的,傍晚則要帶米飯豬肉雞肉這些。
其餘的東西,則基本上相同。
帶著雞、米飯、豬肉、白酒、仙香、蠟燭、紙錢、鞭炮等物品到了村廟。
這會兒的村廟已經十分熱鬧,比上次冬至的時候還要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