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你怎麼這麼早呀。”
劉青山剛走到通往廟宇的小道路口,就遇到了村長。
村長也如同他一般,拎著竹籃子,還有一壺茶水。
劉青山笑著回應道:“村長,你也很早嘛。”
“早點人少一點,不然等一下人擠人。”村長笑道。
雖然村子是小村子,可是,對於拜神這件事情,家家戶戶都很熱忱。
一些人甚至還會全家出動,男人拎竹籃子,女人提茶水,小孩就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頭,好不熱鬧。
特別是到了春節的時候,那可真是熱鬧非凡,鞭炮聲會從除夕之夜一直響到大年初一的中午。
這會兒還只是冬至,大部分外出打工的山民尚未回家,因此家中只剩下老人。
不過,老人也愛拜神。
跟在村長後頭的正是村中年紀較大的老人譚老太與其小兒子譚大傻。
見村長正跟青山說話,兩人停好摩托車,便趕緊走過來打招呼。
“村長,早上好啊。”譚大傻笑憨憨的看著村長,問道,“嫂子怎麼沒一起來啊。”
“在家做餈粑呢。”村長先往廟裡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道,“昨天就做了粽子跟大肚粑了,今天還非得要做粘米餈,我都不知道說她什麼好了,你看吧,她的餈粑非得吃到過年才吃得完。”
“哪有這麼誇張。”譚老太說道,“昨天她就給我送了幾個大肚粑來,聽說還給譚老頭送了幾個去。照你們這個送法,估計你們自己都沒得吃了。”
“啊?村長嬸嬸做餈粑送人,我家怎麼收到?”劉青山故作訝異的叫道,“村長,你可不能偏心啊。我也要吃村長嬸嬸做的餈粑。”
“你個臭小子,你嬸嬸的奶水都沒少給你喝,難道她還會捨不得幾個餈粑。”村長斜眼看著劉青山,“你要是也七八十歲了,你嬸嬸說不定還給你做芋頭糕呢。”
“就是。”譚老太附和村長擠兌劉青山,“青山,你看看你,還這麼年輕,就想著吃村長家的餈粑了,你看看人家小芳,昨天做了好多粽子呢,板栗粽,灰水粽,黑米粽,黃米粽,各種各樣的粽子做了一大堆,你小子好歹比人家大幾歲,怎麼就沒人家懂事呢。”
“沒錯,小芳做的粽子可好吃了。”譚大傻回味道,“昨天小芳給我媽送了幾根粽子,那味道又軟又香,別提多美味了。”
說起陳小芳,村長也忍不住要誇兩句:“小芳可真是個好孩子,一個人又幹活又顧家,還要照顧她奶奶,而且,都還只是抱養,看看咱們村裡,多少親生的都不如她這個抱養的。”
譚老太點頭,很是認可村長的話:“是啊,是啊,小芳可真是個難得的好孩子。”
村長扭頭看著劉青山說道:“青山,你小子要多向小芳學習,知道沒有,別整天就知道搞七搞八的,一點正事不幹。我聽村裡的女人說,你還給酸蒙子修樹根,你說你是不是吃飽了撐的?”
“對,我也聽說了。青山,你是不是太寂寞了,哈哈。”譚大傻笑了起來。
劉青山斜眼:“再這樣說我就不認識你們了啊。大清早的,一個個不誇我也就算了,當著我的面誇別人也沒關係,可到最後還要拉踩我,這有點過分了啊,咱們還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陳小芳要真有那麼好,那她怎麼到這個點了還沒來給山神供茶?哼,對山神不夠敬重,就算粽子做得好吃有什麼用,我做的也好吃啊,我就是沒時間做而已,再說了,我給酸蒙子修樹根怎麼了?我樂意,我那是為了保護酸蒙子不絕種。”
聽著劉青山上火的狡辯,村長等人直樂呵。
他們這些年長的長輩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調侃年輕人,讓年輕人氣急敗壞,便是他們最簡單的快樂。
說著話,樂呵著,一行人走到了廟門口。
廟門口朝東,需要走三層臺階方可到石頭門檻。
入了門,就是廊道,廊道橫向通往左右兩邊的側廳,直行下一級臺階是內陷的天井,穿過天井,再上三級臺階,便是擺放神臺的正廳。
正廳面積佔據整個廟宇一半的面積,約有五六十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