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綿兒隨即是讓京中之人大肆渲染,新皇同皇后是如何喜愛這洛陽城的牡丹。
新皇更是作勢,將何綿兒進貢的幾盆花,均是賜予了親近的大臣。
一時之間,眾人皆是以有無洛陽牡丹花作為是否得君王寵愛的標誌。
自是惹得眾人紛紛追捧,一時之間,不少商家便打算是購入牡丹花,認定它是奇貨可居。
不過短短几日,那一株洛陽牡丹,竟是能炒到上萬錢,正所謂,“王侯家為牡丹貧。”
何綿兒更是讓人僱了不少文人墨客來吹捧牡丹。文人的加入,更是讓牡丹一時風頭無兩。
“平生自是愛花人,到處尋芳不遇真。只道人間無正色,今朝初見洛陽春。”
這樣一來,洛陽的牡丹,自是更受吹捧。
詩人柳渾特意寫了一首詩,記載當下的怪狀。“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牡丹花被賣出天價,倒是出乎了何綿兒的意料。
就連是在京中的何齊,均是寫信來,同何綿兒討要一株牡丹,以供宴遊之用。
畢竟,眾人皆知,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懷綿長公主花了近百金,買下了一株牡丹,進獻給了皇帝。圖播天下
何綿兒無奈,只得讓人送了一株回京。
那不見了多日的風閒川,早已是不知從哪個角落喝了酒回來,見到牡丹價高,連忙是同何綿兒討要了兩株,然後一出手便轉手賣掉了。
何綿兒心知他為了喝酒,是囊中羞澀,也不在意。
何綿兒見狀,也是不能厚此薄彼,當下是又賞了在病中的沈季一株牡丹花。
瑛子雖則一貫魯莽,但對這眾人談及的牡丹花也是極為好奇。何綿兒也是贈予她一株。
這樣一來,何綿兒房中的牡丹花,卻是所剩無幾。
待到許雲卿見到時,他早前所買的牡丹花,卻也只剩下了窗前一株。
何綿兒如此作為,見到許雲卿之際,不免是有些訕訕,不知該如何解釋。
許雲卿卻是看起來,全不在意,讓何綿兒是好生高興。
世人皆為牡丹醉,不管是為了牡丹花開得勝,還是為了牡丹價高。許雲卿如此冷靜,倒是出乎了何綿兒的意料。
待到翌日,她一朝醒來,發現房內多了一份書信。
何綿兒頗為詫異,書信沒有署名,待到開啟,看清裡面的字。
何綿兒卻是急急忙忙地封好了信,裡面是貼身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