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去了添堵,不如好好拍電影。”
說著,田壯壯和路平安繼續聊研究生課程的事。
對於路平安這種學生來說,上不上課其實已經沒太大意義。
能把電影拍好即可。
而路平安也不缺課題。
《斷背山》就是了。
這種電影,文藝屬性極強,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田壯壯以及國內老一輩的導演,在這個階段對商業電影其實都不太看得上。
路平安票房成績極好,但目前市面上依舊有人批評,而批評他的也都是這些老派人物。
這也可以理解,拿個類似心態做比方。
就好比後來電動汽車越來越流行,同樣會有很多人覺得汽車不用汽油驅動,就是離經叛道。電動汽車也不可能完全代替汽油車,汽油車永遠都是主流。
這個比喻可能不太恰當,但這種心態是可以類比的。
目前這個時期,就是商業片和文藝片還分不清楚的時候。
等未來商業電影徹底成了主流後,老派們自然也會逐步接受。
實際上商業電影和文藝電影真的有特別大的區分麼。
在路平安看來,只要以賺錢為目的的,就是商業電影。
也只有商業電影發達,文藝電影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但目前的“主流”並不這麼認為。
啥是“主流”?
起碼在這個00年代,所謂主流依舊不是代表絕大多數的普通影迷。
所以在當下,文藝界對路平安的看法出現撕裂。
有覺得路平安開啟了電影市場,值得肯定,也有說他帶壞了風氣,以後都向錢看了怎麼辦?
這種撕裂有些擰巴,既羨慕,又嫉妒,既想跟著學,又覺得又失體面,恐會失去某些制高點,然後反手給你來個批判,但又不會批判太過。
路平安也不稀得去理會,只是笑笑不說話。
不過現在,路平安在《奇妙夜》後緊接著就要搞《斷背山》。
這就很能讓他們開心。
田壯壯覺得路平安拍《斷背山》是想在文藝電影方面沉澱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