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的頒獎和柏林也差不多,首先是基石單元和短片單元。
之前聊過的楊潮得了個電影基金會青年三等獎,和英國杜菲的作品《頑石》並列,沒有上去領獎,只是被報了名字。
電影基金會青年獎就是基石單元,三等獎是有獎金的,7500歐元。
這個單元之後就是正式競賽的短片單元。
戛納的短片獎項有兩種,一種是評審團獎,兩個名額,剩下的就是金棕櫚,短片至高獎。
到了這個時候,寧昊張頌文等人已經開始極度緊張起來。
路平安倒沒那種情緒,說實話,到現在他其實依舊不認為《黑洞》能在戛納得獎。
因為在他看來,《黑洞》深度是有的,但太簡單,鏡頭語言啊、色調啊什麼的都比較普通。
和現場的很多短片相比,少了那種“一眼看不懂”或者特有的個人特點強烈的氣質。
所以他認為,戛納就算給他頒獎也不會是最終大獎。
但現實卻和姜聞說的一樣,也許真的有人很喜歡《黑洞》,然後英語爆好,舌戰群儒,最後還贏了。。。
很快,短片開始頒發兩個評審團獎。
來自英國的《爸爸的女孩》以及來自RB的《豆餅》成功拿下獎項。
在第二個評審團獎讀出RB短片《豆餅》的導演名字Allan後,路平安的耳朵當場出現嗡嗡聲。
這是大量血液衝向腦袋的結果。
他有些懵了。
不會吧!
真的要拿大獎了?!
坐在他身邊的胡清泉更是直接握緊了拳頭,激動地不得了。
兩個評審獎頒完了,而戛納短片競賽單元又沒有別的諸如“特別關注”的安慰獎,要有的話只會在評審團獎之前頒發。
所以現在,真就是金棕櫚?!
寧昊張頌文也意識到了情況,此刻已經抬起屁股,似乎下一秒就要衝上去了。
正想著呢,臺上的主持人夏洛蒂蘭波林開口了:
“恭喜獲得評審團獎,接下來,我們繼續頒發短片金棕櫚獎,由Mallio頒獎。”
頒獎嘉賓Mallio上臺,Mallio是個老頭,看著精氣神十足,他整理了一下花白的鬍子,目光掃視,在臺下的路平安身上停留了一會兒,然後拿出頒獎小卡片開口道:
“人性是最複雜的,人性也是最簡單的,一部展現人性的電影,需要幾分鐘?答案是,兩分鐘。”
說完,Mallio就準備下臺了。
而現場也適時響起了善意的鬨笑聲,然後零零散散地有人開始鼓掌了。
主持人沒get到這種幽默,只以為這老頭出岔子了,這還沒宣讀獲獎者呢,就這麼下去了?
她稍微有些懵,好在沒等她多想,Mallio又調皮地退回話筒前說道:“我都說了這麼多了,我以為大家肯定知道是哪部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