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破!破!”
舞蹈演員齊聲大喊,琵琶聲漸漸壓過古箏,戰鼓的鼓點越來越密集。
十多種樂器開始大合奏,明軍已突破一處敵陣,各種樂器聲音混雜,演繹出兵荒馬亂的戰場氛圍。
“殺!”
明軍開始全面突破,敵人正在四散潰逃。
音樂變得歡快起來,以琵琶和二胡為引導,七八種樂器隨之跟進,彷彿明軍已追殺敵軍上百里。
**過後,音樂再次舒緩,甚至還帶著點哀愁。
舞蹈演員互相攙扶,既在慶祝戰鬥勝利,也為戰死的同袍悲傷。
“大勝,大勝!”
戰馬嘶鳴聲再度響起,太宗皇帝生擒敵酋歸來,些許哀傷瞬間一掃而空,音樂變得更加恢弘壯闊。
“啪啪啪啪!”
臺下掌聲雷動。
謝衍也跟著拍巴掌,他以前不喜歡這種歌舞,此刻卻被調動情緒彷彿親臨戰場。
一個名叫楊麟之的老頭兒被請上去獨奏,正是十二平均律的測算者、《大明太宗破陣樂》的譜寫者。
此人是朱熹的再再傳弟子。
這個時空的朱熹,不但官至工部尚書,而且還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
事實上,另一個時空的朱熹也是科學家,可惜被人熟知的只有理學和扒灰。
隨便挑幾樣來說吧。
歷史上真實的朱熹,在山上發現螺類化石,說這是低地變成了高山。
他還給弟子寫信表達疑惑,說福州趙氏測北辰與地面夾角為20度,自己測出來的卻是24度(兩人都是正確的,觀測緯度不同而已)。並繼續用渾天儀觀測,得出北極星的位置不在北極。
他還設想過一種假天儀,把整個宇宙設計成巨大的球體,球體內部標註星辰位置並可轉動,自己鑽進球體就可觀測星辰執行。
他還說雷電是氣互相摩擦擠壓造成的。陰陽氣體相撞就下雨了。彩虹是陽光散射雨氣而形成的。
另外,朱熹還研究數學,並用數學方法測定音律。
朱熹說格物致知,他是真的在格物啊,而非王陽明那樣盯著竹子傻看。
這個叫楊麟之的老頭,朝臺下學者作揖,隨即抱著古琴說道“獻醜了。”
叮咚聲響,高山流水。
這一曲《高山流水》,是楊麟之根據唐代的四段《高山》、八段《流水》,自己再重新糅合修改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