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後記十·那些官員在爭什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十·那些官員在爭什麼? (2 / 3)

大明的人口數量爆炸,地主不缺佃農,資本家也不缺工人。

大明的資本家,早就跟部分官僚結合了,他們似乎也不缺政治、經濟權力。

所以,現在的矛盾究竟是什麼?

兩派為啥要鬥起來?

甚至鬥爭激烈到殺空朝堂前三排的地步?

謝衍實在看不明白。

又是一天過去,父親沒有回家吃晚飯,忙得不可開交只能在衙門糊弄肚子。

謝衍趁著入夜之後降溫,在兄妹三人合用的書房挑燈讀書。

他已經把府試要考的數學符號全部熟悉了,並且列了一張兩個時空數學符號的對照表出來。

目前,物理符號也梳理得差不多了。

謝衍發現,這個時空的化學,相對於數學和物理嚴重落後。

太祖皇帝晚年,就已經提出萬物是由粒子組成的,而且這些粒子還可以組合與細分。

但太祖的這個理論,當時屬於猜想,很多人相信,更多人不信。

此後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太祖的粒子論漸漸被廣泛接受。甚至有宗室拿出一張元素週期表,自稱是太祖傳下來的遺物——這張元素週期表,被很多化學家認為是偽造的。

另外,接受了粒子論的化學家們,卻又形成大大小小十多個派別。

其中一個主流派別,認為陰陽二氣演化為各種同質粒子,同質粒子組合起來就是某種元素和物質。

他們堅信,化合物也是單質粒子組成的某種元素。比如提純過的鹽,就是鹽粒子組成的鹽元素。除了鹽元素和鹽粒子之外,原有的其他粒子和元素已不存在。

並且,不管是陰陽二氣衍化為同質粒子,還是同質粒子組合變成元素,都是依靠靜電的力量。

另一個主流派別,則始終認為太祖是正確的,粒子可以自由組合或拆分。同一種粒子組成的元素,還可以跟其他元素反應,但反應出來的並非新元素。比如提純過的鹽,就不能稱為鹽元素,而是不同元素組合成的一種複雜物質。

近二十年來,後者漸漸佔據上風。

他們透過反覆的做實驗,對照著那張疑似偽造的元素週期表,認認真真的進行證實和梳理。

當然,兩派也有許多共識。

比如他們都認為,粒子是透過靜電來組合變化的。他們都認為離子化合物(還沒有這個概念),是一種靠靜電組合的物質(前者認為是隻存在於溶液的不穩定新元素,後者則認為是某種複合粒子),通電之後就驅散靜電力而分開為陰陽粒子狀態。

由於化學界爭論不休,搞得教科書都不知道該怎麼編,只能把兩派的共識列為必考內容,具有分歧的部分附錄在教科書上做參考。

謝衍今晚把兩個時空的物理符號,也做成對照表梳理完畢。

他大致瀏覽了一下化學教科書,展開稿紙寫下論文標題《分子論》。

只寫了標題,正文暫時不寫。

因為他目前只閱讀了科舉化學教材,不知道當下最尖端的學術成果是什麼,必須仔細查閱近幾年的化學期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