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後記十·那些官員在爭什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十·那些官員在爭什麼? (1 / 3)

如今規模稍大的報紙,基本是旬報、雙旬報和月報。

他們在一座城市設立總部,又在其他城市設立分部。先設計出固定的版面結構,由報社總部編輯稿件內容,再透過電報傳輸稿件給分社,約定好時間一起印刷銷售。

電報傳輸稿件雖然成本高,但只要銷量上來了不成問題,而且跟電報局進行長期合作有優惠。

真正的缺點,是電報傳不了配圖。

因此但凡有配圖的新聞,要麼是報社總部印刷的報紙,要麼就是靠人工送去分社的!

《易報》那篇報道山西煤炭童工的新聞,明顯處心積慮準備已久。甚至相關考察團還沒去山西,那些漫畫配圖就已經送往各省分社了,否則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文章發表的第二旬,輿論戰終於爆發,反擊的報紙非常多。

但反擊的力度不夠,甚至帶著點求和的味道。

因為《易報》文章佔據著儒家大義,佔據著道德高地,身後還有朝廷撐腰。

這該如何反擊呢?

一種角度是透過童工自身來博同情。聲稱如果礦山、工廠不聘用童工,這一大家子的收入就會銳減,最後全家都陷入飢餓赤貧狀態。

一種角度從技術方面來訴苦。比如拿礦山來舉例,深層開採的地下礦道很窄,只有童工可以快速出入,相比起成年礦工具有天然優勢。

甚至,反擊文章在求和的同時,還帶著一點威脅的意味。

他們提出,如果不使用童工,全國各大煤礦必然成本飆升,而且還會導致大量減產。

到時候,煤價也會跟著漲。甚至煤礦的突然減產,高價也不一定能買到煤炭。大城市的百姓會缺煤用,無數工廠也會缺煤用。老百姓不但買煤更貴,買布、買鐵也會更貴,如此種種惡果。

這類反擊文章很多,支援的文章同樣多。

支援的文章,跟《易報》那篇文章一樣,基本都是站在儒家大義和道德角度論述。只有個別報紙,才說童工搶了成年工人的飯碗,並且導致大量兒童夭折、殘疾和病弱。

“是不是吵得很精彩?”二哥謝堪就是個樂子人,經常看熱鬧不嫌事大。

謝衍卻問“他們為什麼吵?”

謝堪說道“為了是否廢除童工而爭辯啊。”

“我是說更深層的原因。”謝衍說道。

謝堪回答“深層原因,自然是變法的輿論戰。”

謝衍又問“為什麼要變法?我是說,為什麼有那麼多官員要變法?變法派那些官員,跟阻止變法的人,到底有什麼根本的利益衝突?”

謝堪啞然,愣在那裡開始思索。

歐洲那邊,封建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其矛盾衝突是非常明顯的。

第一,資產階級需要僱傭工人進行生產,但初期人口不足必須把農民趕進城裡,這就奪走了封建地主階級的人口資源。

第二,當資產階級不缺人口資源了,他們又需要獲得更大的政治和經濟權力。而這些權力,往往掌握在封建地主(大貴族)手裡。

但這兩條矛盾,在如今的大明似乎都不突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