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縣的壩子更大,但那裡分屬兩個部落,一個叫落溫部,一個叫普麼部。
元朝治理這一大片的中心,則在更西邊的石林縣,直接設定“落蒙萬戶府”,由普魯海牙和明珠公主率軍常駐。
那是因為元軍殺來的時候,自杞國的都城已經搬到石林,並且建造出了城牆便於防禦。
落蒙部,意為“雄壯的大老虎部落”。
帶“蒙”字的部落,多跟老虎有關。
帶“普”字的部落,多跟祖先有關。
楊再興的主力隨後便至,迅速拿下陸良的兩個部落,繼而大搖大擺北上攻取石城郡,似乎要跟白祺、林沖南北夾擊石城。
實際上呢?
楊再興分兵了!
攏共才7000人的主力,只分出1000人北上,還帶著被迫歸順的900部落蠻兵。剩餘6000戰兵,揮師向西,直取宜良的落蒙部分支。
外加更南邊的滇東部落,正在被廣西酋長聯軍攻打,各蠻部彷彿處處都在被楊再興攻擊。
這裡群山綿延,訊息傳遞不暢,敵人根本不清楚楊再興要打哪裡。
昆明。
高貞壽緊急聚兵來到這裡,並且還派人跟三十七蠻部議和。
他知道三十七蠻部如果完蛋,下一個被攻擊的目標就是昆明。
因此,高貞壽從大理國主那裡請來詔書,聲稱只要三十七蠻部願意合作抗明,就承認各蠻部聯合建立的羅羅國,並正式把石城郡賞賜給羅羅國做國都。
“父親,蠻夷使者來了!”高壽昌疾步走來。
高貞壽立即答應接見。
使者簡單行禮問候,便焦急說道:
“於矢部(普安、盤州、富源一帶)已破,商路沿線的那些寨子,全都落到了明軍手裡,北邊來的明軍已經快逼近石城。”
“南邊的羅雄、師宗、落溫、普麼四部,也全都被廣西來的明軍攻破,甚至還有部落投降了明軍。”
“更南邊的惠麼部、舍資部,也有信使來說遭到了攻擊。從廣西殺來的明軍,估計有好幾萬人。”
“你們再不出兵,石城就要被南北包夾了。”
高貞壽問道:“你們可願再度歸順大理?”
使者說道:“只要大理國出兵,三十七蠻部自然歸順。”
“好,”高貞壽說道,“回去告訴你的君長,讓他棄守石城,率部退到我這裡。”
使者頓時怒道:“怎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