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軍的楊再興速度更快,他麾下全是山地步兵、山地騎兵。
而且也沒帶著那麼多移民做拖累,甚至連超過五十斤的火炮都不帶——虎蹲炮四十斤左右。
楊再興的正規軍只有七千,為了防備廣西土酋叛亂,他勒令所有廣西部落的酋長,都必須親自帶著長子和勇士,隨軍一起去攻打大理國。
逾期沒有出兵的部落,通通視為陰謀叛亂!
白祺、林沖、鍾鈺等文武官員,還在忙著處理貴州事務時,楊再興已經兵分兩路殺到大理國境。
一路是廣西各族酋長聯軍,走特磨道向西攻打惠麼部。
特磨道即廣南、富寧那一大片,惠麼部則是大理國三十七蠻部之一。
另一路由楊再興親自率領,走已經被滅的自杞國(興仁、安龍、興義),攻打位於羅平縣的羅雄部。
羅雄部也是三十七蠻部之一,羅平縣的本意即為“羅雄已平”。
你雄什麼雄?
乖乖叫羅平吧。
這些地方,比貴州還難走!
但楊再興的部隊已經習慣了,其兵源清一色來自嶺南,又常年駐紮廣西平定土酋叛亂,甚至有1%計程車兵本就來自歸化部落。
身為精銳,卻皆穿輕甲,就連將領也只穿輕甲。
後勤部隊帶著大量西南矮馬,這些矮馬打仗不咋地,在山地馱運貨物卻非常好用。經過長期訓練之後,一人可控制多匹馬。即,人在前面牽著一匹,後面的馬兒自己馱貨跟著走山路,只在道路極為艱難時需要人幫忙。
糧道?
楊再興沒有糧道。
他只隨軍帶著40天的糧草,打到哪兒算哪兒,到時候再想辦法弄吃的。
實在不行,把運糧的矮馬殺了吃。反正已經無糧可運,繼續留著還得浪費糧草。
楊再興的大軍速度很快,他派出的先鋒就更快。
“君長,明軍殺來了!”
“怎麼可能?昨日才打到嶺頭寨,他們是飛過來的嗎?”
羅雄部酋長普瓦大驚失色。
川南、黔西的蠻酋自稱“鬼主”,滇東、桂西的蠻酋卻是叫“君長”,而且“君長”稱謂還獲得了段氏認可。
普瓦得知明軍突然殺來,立即命令各處村寨聚集兵力,同時派遣使者請求師宗部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