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1014【白崇彥來高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014【白崇彥來高麗】 (2 / 4)

“高麗的全羅道、慶尚道,改名為全羅府、慶尚府。”

“元山及以南東部沿海地帶,單設一州,併入慶尚府。”

“鴨綠江、圖們江以南部分割槽域,從遼寧省分割出來,與元山以北區域合併為咸興府。”

“以上六府,所轄州地皆改為縣,比如海州改為海縣、黃州改為黃縣。高麗所設的個別縣治保留,但大部分縣城降級為市鎮。”

朝鮮半島本來就土地貧瘠、物產不足,還整出無數的牧道州郡縣和都護府,行政開銷巨大自然就更窮。

現在大明來了,州牧和都護府全部取消。

道改為府,州降為縣,縣降為鎮。

市鎮級別沒有行政官員,頂多扔一個收稅官過去。

而且版圖跟遼寧犬牙交錯,遼寧省牢牢控制鴨綠江兩岸。還把一部分女真族地盤,與高麗地盤合併為咸興府,兩族互相制衡一起慢慢漢化。

如今的遼寧太大了,包含河北、吉林、朝鮮的部分割槽域,以後肯定還會繼續進行拆分。

等安東都護府人口增漲,並且漢化到一定程度,就拆出遼寧部分割槽域,跟安東都護府合併為一省。省會設在長春或哈爾濱都可以,境內女真部落逐步進行改土歸流。

等燕山南北人口增漲並漢化,就分別從河北、遼寧、臨潢都護府,各自拆出一部分單獨設省。大概相當於民國時期的熱河省,但比熱河省的面積更加龐大。

聽白崇彥講完,張翼問道:“平壤總兵府還存在嗎?”

白崇彥說:“平壤總兵,改為朝鮮總兵。總兵府駐地移到開城,一部分駐軍留在平壤,並在高麗以前的安南、安東、安邊三個都護府派兵駐紮。整個朝鮮,主要駐軍地點就在這五處。”

“兵額是否增加?”張翼又問。

白崇彥道:“總兵額為三千野戰軍、八千駐防軍、五千漕軍。三千野戰軍,必須是漢人或渤海人。咸興府的兩千駐防軍,一半招募女真族,一半招募高麗人。平壤府的兩千駐防軍,一半為漢人或渤海人,一半為高麗人。其餘部隊,可以全部招募高麗人。”

在精簡行政人員、改革稅制之後,朝鮮半島肯定能養這麼多兵。

王氏高麗僅是中央常備軍(兩軍六衛),兵額就達到了四萬五千人。只不過吃空餉太嚴重,而且老弱病殘一大堆。這四萬多人裡面,鄭仲夫只能抽出六千精銳作戰。

整個高麗的常備軍,總兵力應該在十萬以上(主流說法是十七萬)。

不管吃了多少空餉,不管軍餉有多麼低,紙面上確確實實有這麼多常備軍!

大明把朝鮮半島的兵額壓縮為一萬六千人,軍費開支可以做到比高麗王朝更低一些。

如果今後大明王朝衰弱,朝鮮駐軍無法鎮壓叛亂,遼寧、山東軍隊就會迅速調來平叛。

尤其是遼寧省,疆域涵蓋鴨綠江兩岸,這樣劃分版圖就是為了鎮壓叛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