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總兵額七萬嗎?
那是西夏極盛之時,而且現在倉促聚兵,能聚齊四萬多人已經很不錯了。
“都統,十里外發現明軍偵騎!”
“再探。”
威福軍司的都統叫李全祿,宗室出身,論輩分是李察哥的侄子。
勉強也算宿將。
少年時還跟劉法打過,接著被楊志暴打。趁著明金大戰之時,他又隨李察哥出戰,偷取金國的草原城池。
“不能貿然出擊,應該等待援軍。”監軍曹煜說。
李全祿是李察哥的人。
曹煜卻是李乾順的人,李乾順雖然病故,國相李仁忠卻不準李察哥換監軍。
西夏的都統和監軍,分屬不同政治陣營!
李全祿說道:“我見識過火炮,如果去救得慢了,恐怕天德城已被攻破。”
曹煜卻說:“明軍此次狂飆突進,這麼短時間就殺到天德軍城,我們召集各部出兵都倉促得很。明軍哪有時間運來火炮?”
“以防萬一。”李全祿說。
曹煜質問:“你知道明軍來了多少嗎?你知道明軍的統帥是誰嗎?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你什麼都不知道,兵也沒有聚齊,就急匆匆的趕去救援。如果大敗而歸怎麼辦?”
李全祿臉色不悅道:“你一個文臣,曉得什麼軍事?我又不是傻子,自然不會立即決戰。”
“如今已碰到明軍輕騎,自是在附近擇地紮營。一邊派輕騎衝過去,探知天德軍城的情況;一邊等待更多援軍前來匯合。”
“出兵之前,我還派人疾馳求援,請強鎮軍司和朝順軍司也發兵來救!”
曹煜搖頭道:“那兩個軍司的援兵,也不知猴年馬月能到。我們須退回兀剌海城等待,而不是來天德軍城這邊等著。”
確實要等到猴年馬月。
李全祿之所以能迅速聚兵,是因為此戰關乎本地部族利益。部落酋長們為了保住草場和農田,自然出兵飛快,跟著主將前來救援。
而強鎮軍司和朝順軍司,駐地卻在河套以西。
那裡的部落酋長,就算願意出兵也慢吞吞,估計還會趁機鬧著要減賦稅。
戰時負責聚兵的,其實是各部落酋長!
李寶讓岳飛、韓世忠趕緊殺過去,韓世忠不帶步兵一路疾馳,就是為了讓其他軍司來不及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