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漢陰縣城,建在漢水岸邊,鄭元儀坐船走那條道。
而後世的漢陰縣城,則建在月河岸邊。
月河、衡河(恆河),遍地金沙!
數日之後,朱銘繞過馬嶺關,來到月河南岸,一路啃乾糧充飢。
復行兩日,豁然開朗,月河兩岸有廣闊谷地可以耕種。
下午時分,朱銘尋了一處村落,打算花錢買點乾糧做補給。
“這裡不對勁。”李寶說。
朱銘臉色難看:“當然不對勁,正值春耕,田地裡的農民卻少,跟附近的房屋數量對不上。”
張鏜說:“要不進村問問?”
朱銘搖頭:“去河邊就知道。”
四人沿著河岸繼續前行,很快就發現,大量農民正在淘金沙,還有一個弓手在巡邏。
“你們是幹甚的?不許靠近河岸,速速離去!”弓手呵斥道。
朱銘沒有再看,而是走向村中。
遇一農民正在用鋤頭挖田,朱銘問道:“租不到耕牛嗎?便是沒有耕牛,也可人力拖犁,為何用鋤頭翻田?”
農民不說話,繼續揮舞鋤頭。
朱銘脫掉鞋襪,挽起衣襬和褲腿,下田來到農民身邊掏出一枚銀錢說:“鋤頭給我試試。”
農民愣了愣,忍不住誘惑,接過銀錢收進懷裡,稀裡糊塗把鋤頭遞給朱銘。
朱銘一邊揮鋤挖田,一邊問道:“怎用鋤頭翻田?”
農民站在原地,也不知道該幹啥,回答說:“村裡的耕牛累死了,家裡人不夠,拖犁也拖不動。”
“春耕時節也去淘金?”朱銘又問。
農民看看朱銘,又回頭看看張鏜、李寶和楊樸,似乎有些害怕不敢說真話。
朱銘又掏出一枚銀錢,笑著說:“我是外地來收草藥的商人,不跟官府打交道的。”
農民拿錢之後,猶猶豫豫,低聲說道:“衡口(恆口)鎮的官差,讓村人都去淘金,冬天不歇,春天也不歇。保長還領了差事,每個月須得上交沙金,交不齊就要吃板子。”
“整條月河都這樣?”朱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