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話中明顯是帶著疑慮的,就算曹魏對西部地區的重視程度沒那麼高,也總不能是不設防的狀態吧。
完全不提可能面臨的困難,反而會令一些聰明人產生擔憂。
“亦非如此,但比起強攻關中,把握確要大上一些。”劉禪平靜道,“攻打西路自然也有難處。”
毫不避諱的將難點指出來,才能在戰前做好準備與應對,劉禪自然不會在這種事上坑自家人。
“其中,祁山位於蜀隴咽喉之地,乃是我軍北伐必取之所。然其上的祁山堡乃早年為防範匈奴南侵而建,易守難攻,取之不易。
“倘若在祁山拖延日久……則曹魏依仗騎兵馬快,勢必調中央軍往救,若不能阻其於外,交戰日久則我軍勢必糧草不足。”
劉禪以硃筆在祁山的位置上點了個紅點,又自陳倉拉了一條刺目的紅線向西而來。
李嚴蹙眉靜聽,祁山堡他知道,其建在祁山半山腰上,地勢險峻。
就算不能容納大量守軍,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攻下來的。
老劉、諸葛亮與法正表情則要輕鬆不少。
老劉是對自己兒子十分了解,除非遇到他沒想到的困難,只要是他嘴裡說出來的難處,那必然已經有了應對的法子。
法正則是腹有應對之策,所以並不慌張,既然決定了要打雍涼,他便不再糾,很快就進入了角色。
至於諸葛亮,則是兩者兼而有之,羽扇輕搖,靜聽劉禪下文。
“不過對此,孤亦有應對之策。”劉禪而後笑道,“依孤推算,曹魏全土可用之兵至多四十萬,什麼五十萬大軍兵發東吳,不過虛張聲勢。
“其發往東吳之兵,想來當在二十萬上下。雍涼之地或有駐軍六七萬,再除去邊防之兵,關中守軍,留守的備軍亦已不足十萬。
“我軍可自漢中出箕谷、子午谷以為疑兵,牽制其關中守軍。加之關二叔此番必可奪取襄樊,兵向宛洛,亦可牽制其中央後備兵力。”
李嚴的眉頭漸漸舒展,心中的疑慮漸漸被打消。
“如此一來,其尚有多少兵馬可派往隴右?”劉禪最後一個紅點,點在了街亭,“只需一穩重之人,率軍於此處阻住曹魏援軍西來,祁山必克!
“既得祁山,天水、南安曹魏將再無可守之險。屆時曹魏東西被我軍一刀斬斷,雍涼守將若見再無援軍,豈能持久?”
在歷史上諸葛亮歷次北伐的路線中,劉禪選擇了這一條。
這是有可能最快取勝的一條路線,卻不是最穩,其實若論最穩當屬最後一次北伐。
最後一次諸葛亮邊打邊屯田,步步為營,做好了長期戰的準備,也緩解了運糧的壓力。
但那是因為曹魏對季漢進攻雍涼已經有準備了,而在如今,還是第一條北伐路線更有吸引力。
而且歷史上最不穩定的因素,也已經有了完美的替代方案……
“如此說來,街亭是否能阻住敵軍,便是此路關鍵。”劉備捻鬚問道,“吾兒屬意何人去守街亭?”
劉禪上前一步,抱拳道:“兒臣自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