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確實對劉禪的陌刀隊寄予厚望,可難道還能變他個幾萬陌刀兵出來不成?
諸葛亮也在完善依靠戰陣、臨時防禦工事、勁弩,共同防禦騎兵衝擊的打法,但這需要部隊的膽識、配合、訓練,三者缺一不可。
而且,同樣也只是彌補差距而已。
劉禪繼續道:“南中雖有滇馬,此馬山林作戰尚有長處,若比之曹魏好馬,所差遠矣……進兵中原之後,只堪當挽馬之用。
“曹魏好馬,大多取自幽並、涼州,幽並地處曹魏後方,我等無法可想,然涼州則不然!
“兵出祁山,若可完成斷隴,則可切斷雍州西部、涼州與曹魏中原之地的聯絡,取之易也。屆時涼州好馬可盡入父皇之手。”
劉備聽著不時點頭,這確實算是一個相當大的好處。
諸葛亮心中也覺得並非不可行,而且若當真完成斷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待練出一支鐵騎後向中原進發,也確實有優勢。
不過此時法正卻出言道:“太子,雍涼確實有馬匹之利。然而若得關中,卻可一舉成氣吞天下之勢也,不可不察啊。”
長安以及關中地區,大族雲集,士人頗多,而且還是非同尋常的政治符號。
如能拿下,屆時或許可以收攏不少人才,對曹魏的人心士氣也將會是巨大的打擊。
法正繼續道:“天下有識之士若見王師已得關中,亦將群起響應,屆時曹魏內憂外患,何愁大事不成?與此人心向背相比,馬匹、地形當屬小利也。
“且雍涼之地土地貧瘠、人口稀少,關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糧產甚巨。若為小利而二分漢中之兵,勢必導致進攻關中的兵力不足,臣以為不妥。”
眾臣一聽也有道理啊,老劉也跟著點頭。
要論好處的話,顯然還是攻佔關中的好處更大。
然而劉禪卻並不認同,這些日子他考慮這個問題甚久,關於雍涼、關中的物產人口等情況亦多有了解。
法正說的並沒有錯,但只有一個問題……
“敢問法尚書,漢中之兵不分,便定可一戰而得關中否?”劉禪並不退讓的直視法正。
“這……”
說一個“可”字很簡單,但法正卻不能輕易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