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祁山,攻佔隴右,完成斷隴,收復雍涼。”
對於老劉的問題,劉禪立刻給出了答案。
畢竟這一套他簡直太熟悉了,當年追劇的時候,這便一直是他心裡的痛點……
當然,如今他經過十餘年的學習成長,此時仍然想要出兵雍涼,可不是想要彌補追劇時的遺憾那麼幼稚。
劉禪的回答雖然只有四個短句,但是資訊量頗大,眾人包括老劉在內一時都沒說話。
智謀之臣在計算成本與可行性,武將們則在想著雍涼有什麼名將、地形如何。
至於老劉……他在琢磨這麼幹的好處。
吃力從來都不是問題,起兵至今,哪場戰鬥不吃力?
但吃力還不討好就是問題了。
“為何如此?”他想先聽聽劉禪的理由。
“馬。”
劉禪先給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理由,這些事情他已在心中思考許久,此時老劉問起回答的毫不遲疑。
“首先便是馬。兩軍交戰,騎兵乃是重中之重,偏安守成尚需騎兵機動防守,何況北伐進取。”劉禪喚人將地圖掛起,站起身繼續道。
“父皇一生南征北戰,於各地地形地貌較兒臣所知更甚。自荊州以北開始,中原之地便有大片平原,遍佈青徐兗豫。
“再往北,冀州、乃至幽並亦不乏如此地形。屆時敵軍大批騎兵在手,我等當如何應對?兒臣從未聽聞不靠騎兵而一統天下者。”
自古北方統一南方常見,而以南統北則少有成功者,劉禪知道成功的,也就朱元璋一人而已。
除去地理因素、早年北方農耕開發程度更高的經濟人口因素外,馬匹騎兵也是重要一環。
即使唯一成功的朱元璋,據劉禪所知,他可並不缺乏精銳騎軍……
劉備捻鬚沉吟道:“這……”
他對騎兵的敬畏,自然比劉禪這個靈魂現代人更大。
畢竟他自己當初就被虎豹騎攆過,甚至方今天下,步兵再如何開發出針對騎兵的戰術,也只是儘量填補劣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