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麾下士卒面黃肌瘦,想是平日缺糧,不得飽食。吾已命人取軍糧分與他們,爾等且隨吾來。”
大腦一片空白的部落首領們,傻呆呆的跟著諸葛亮一路行至看押俘虜的臨時營盤,只見真的有許多漢軍士卒在營寨門口為夷兵分糧、維持秩序……
得到糧食,又聽說可以回家的夷兵各個面帶感激,拿到糧食後紛紛向漢軍行禮。
諸葛亮來到營前,見將士們皆依令行事,未敢擅作主張,亦是含笑點頭。
隨後他高聲道:“爾等雖非我漢家兒郎,亦本是良善之民。今日被俘,家中父兄妻子定倚門而望,悲痛萬分。今吾便贈與米糧,縱爾等歸家,以全此情,去吧!”
待翻譯過後,夷兵們紛紛跪倒叩拜,高呼諸葛亮之名謝恩。
“讓開道路,放夷兵歸家!”諸葛亮一揮手,而後又對身後呆若木雞的一眾首領道:“爾等自率他們去吧。”
首領們此時再無懷疑,紛紛撫胸跪倒,泣道:“諸葛軍師大恩,南人永世不忘,後若復反,天地不容!”
“呵呵,去吧,待平定他處叛亂,我等還會派人助爾等開荒耕種、種桑養蠶。夷人亦是南中百姓,不可世代貧苦如斯。”
李嚴見此低聲道:“軍師,縱夷人大軍歸去,彼若復反……”
諸葛亮面色不改,低聲笑道:“再敗之、縱之便是。”
李嚴:“……”
越嶲夷人各部紛紛率兵歸家,果真未再統兵殺回。
此地多是夷人部落,沒有漢人大姓,欲平越嶲,剷除高定勢力後,令這些夷人首領歸心才是關鍵。
而後諸葛亮又親率大軍,圍了邛都,高定部餘孽見夷王身死,大軍灰飛煙滅,心知大勢已去,頓時開城獻降。
先前被高定設計誆騙,強虜來的青羌三部大量族人亦在其中,今方獲救。
幾位青羌將領亦是感恩戴德:“我等此去,定要說服大王罷兵休戰,不負軍師厚恩!”
而後自領青羌族人南去,亦不復返。
諸葛亮率大軍五月渡瀘,分兵平定越雟其他諸縣,聞者無不望風而降。
大軍一路行軍,一邊宣傳漢夷修好,永罷刀兵,共同致富。
六月前,越雟已定,大軍此時有兩個選擇,繼續進兵永昌,或東去開赴益州郡。
永昌遙遠,此時情況不明,諸葛亮不欲孤軍深入,加之心憂益州郡的太子劉禪,故而果斷率兵東去,準備與太子劉禪會師。
感謝“書友20210720175302032”大佬100點幣,入資季漢武裝集團,您的點幣將用於南中大開發,感謝支援~
PS:1934年英軍入侵,強行於南方採礦,班洪王召集佤山17部落誓師,組成“西南邊防民眾義勇軍”抗擊英軍,併發“告急求援書”,信中仍感念諸葛武侯之恩,堅守“佤族漢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丟伴”祖訓,前仆後繼,絕不屈服,甚至一直浴血抗爭至新中國成立。1960年中緬兩國簽署邊界條約,班老地區終於正式迴歸祖國。而時至今日,班老鄉人仍在代代守衛祖國西南邊境。
班老地區不是越雟郡,僅以此佐證諸葛武侯平南之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