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 第190章 南中亂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0章 南中亂起 (2 / 4)

除了戰鬥無法避免的損耗之外,兵器鑄造質量不佳也是原因之一。

若有優秀匠人能改良兵器質量,很大程度上也能節約鐵礦的消耗。

“我想給他專門置一塊地方,廣匯優秀鐵匠,命其鑽研兵器鑄造……”劉禪將自己的想法向老劉講了講。

“為武將研究打造利器同時,也順便培養其他鐵匠,再廣募學徒。如槍戟之類的兵器,由蒲元規定每個部分的尺寸,其他人嚴格依照尺寸打造‘標準部件’。

“製作矛杆、戟杆的木匠也全都依照規定製作,安排監工度量尺寸是否合格,這樣合格的部件只需事後組裝即可。類似的弩箭、弓箭等等,皆可照此製作。

“所謂孰能生巧,每次製作的東西都是一般大小,即使沒什麼天賦的人,也定可越做越好,必能加快兵器生產速度。一旦有損壞,修理時更換部件也更加便捷。”

老劉聽得連連點頭:“甚好,便依吾兒所言。”

蒲元也是雙眼放光:「妙啊,虧我自小在礦堆里長大,我怎麼便想不到呢。」

劉禪所說的標準化、模組化生產,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更不是近現代西方國家才提出的理念,早在先秦時期,這種生產方式便已經廣泛用於兵器軍需、建材等領域了。

到了西漢巔峰時期,不但出現了類似“兵工廠”的組織架構,其他手工業生產也開始用起了這種更高效的生產模式。

但這種生產模式更適合有能力“集中力量辦大事”時使用,因此隨著東漢末期連年戰亂,軍閥割據,秩序崩潰,糧食產量與人口驟減,這種生產模式反而或主動或被動的棄之不用了。

更加靈活的家庭小作坊式生產重新成了主流。

但如今有了曲轅犁,耕作效率大幅上升,便解放了相當一部分勞動力,讓重新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模式成為可能。

除去鍛造、農事等方面的天賦提高,諸葛叔細節狂魔的行事風格也對劉禪產生了很大影響。

比如之前用法律的形式規定河泥挖多深,廣發石尺丈量,這何嘗不是一種標準化理念。

誠惶誠恐的陪著漢中王、王太子交談少頃,蒲元忽然一拍腦袋。

他將背後誇張的大木盒放下:“太子命小人打造的鐵矛,小人先連夜趕製了一把樣品,太子且看重量、樣式是否合適,小人再正式打造。”

隨後,自盒中取出一杆鐵矛——通體由鐵鑄成的真·鐵矛。

劉禪一驚,這麼快?雖然是試作的樣品,這速度也夠誇張了。

蒲元雙手舉槍躬身遞給劉禪:“請太子一試,看是否有不合心意之處。”

劉禪伸手抓過,這鐵矛還是很有分量的,當有二三十斤。

蒲元能保持這個姿勢穩穩舉槍,其實力量還是很大的,也不知為何如此膽小。

這杆鐵矛的矛杆並非劉禪想的那種亮閃閃的光滑鐵桿,而是表面頗為粗糙的竹節狀。

然而作為自小玩槍矛的行家,劉禪一入手便知這種結構更加方便使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