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這一情況的李二等人,只能重新利用部落山民的樹葉口哨、呼嘯、模仿鳥鳴等手段,一路口耳相傳進行簡單溝通。
在向此地山民瞭解過後,李二、柴榮和丁奉三人得知,這條偏僻小路可通向東北。
而東北……便是武當山,武當山的地形四周低緩而中央突出,高峰林立,經此行軍道阻且險糧車根本無法通行。
大部隊由此處通行,非但行軍緩慢,還走不得糧車,沒等走出去人就要先餓死。
然而徐晃現在只帶了五百人輕裝疾行轉向,莫非是要冒險走這裡?
進入武當山雖然冒險,無法攜帶大量糧草的徐晃等人,能有半數活著走出去就算奇蹟。
但若如此行軍,便可繞過東邊的房陵,一旦成功走出武當山,就能進入南陽地界了,那裡便是曹軍掌控的地盤……
或許是徐晃猜到了房陵失守,覺得情勢危急,因此令大部隊做誘餌,拖住追兵,而自己則帶少數親兵冒險繞路。
也只有這種可能了。
三人想到這一點的時候皆是忍不住內心有些感慨,這剩下的足有六千來人,就這麼全部被徐晃當作了棄子,為自己能逃出昇天,輕易便要葬送這麼多人。
但問題來了,追還是不追?
最穩妥的做法自然是任其轉向東北,他們的任務並不是全殲敵軍,而是不斷襲擾,遲滯敵軍的行動,為隨後的作戰創造機會。
而且冒險走武當山,徐晃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對地形不熟的情況下說不定就要在武當山迷路,最終餓死在山裡。
只是,一心盼著能有重大立功表現,不負太子先前對自己一番點撥的柴榮,並不想就這麼放走敵軍主將。
不過五百人左右,而自己這邊三倍於敵,倘若同時趁夜入谷,匯合於北側小道急追,定可戰而勝之,斬將立功!
陣陣鳥鳴聲,沿著分散於山中的一個個小隊傳遞開來,是進攻的訊號。
進攻誰,自不必言,那肯定不能是大路上的六千餘曹軍。
李二縱然覺得有些不甚穩妥,也必須配合,收到一方訊號後其他小隊便要彙集力量,這是先前定好的規矩。
做不到這一點,便不可能如此順利的分散、匯合。
人不是機器,總有自己的目標、想法、志向。
先前追擊劉禪的夏侯尚、徐晃是如此,此時的柴榮、丁奉……亦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