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莫非三將軍還道益州歷經大戰,仍如先前一般錢多糧足?”
……
而後雙方開始議論起來,雖未爭到急眼的地步,但也是寸步不讓。
統兵將領們歷經連番大勝,心氣都比較高,眼見曹、孫兩家受挫,都如老劉一般覺得希望近在眼前。
至於後勤,那自然是由後方官員解決啊,不然呢?
可尚書檯的官員們則更多從民生、經濟角度出發,並不支援此時大舉興兵伐吳。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糧食不夠,他們也變不出來啊?
“吾兒對北伐一事,可有看法?”
老劉見兒子半天沒吱聲,乾脆直接問了。
關羽和張飛也期待的看著劉禪,現在雙方爭執不下,但倘若阿斗也支援明年北伐,想必兄長定會下定決心。
劉禪也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但可惜的是,這次自己要讓他們失望了。
“兒臣亦覺得,明年不宜北伐。”劉禪直接道。
其實說到現在,老劉也知道自己心急了,甚至聽見劉禪不贊成,他還略有些欣慰。
統兵將領可以腦子一熱就向君主請戰,但做君主的卻要全盤考慮。
【法正好感度+3】(54)
【劉巴好感度+3】(68)
【伊籍好感度+3】(78)
【譙周好感度+3】(48)
“除去錢糧不足,可還有其他想法?”老劉想聽聽劉禪還有沒有補充。
“兒臣所慮者,尚有兩點。”
老劉只是隨口問問,一聽真有反而愣了一下:“哦?哪兩點?”
劉禪道:“一為南中,二為東三郡。”
老劉擺擺手道:“寡人亦知南方蠻夷並非真心歸附,不過其雖不聽教化、不服管束,終究不成氣候。至於東三郡……此時不已在我手?”
“父王可知南中之地甚富?”
“嗯?不過窮山惡水之地,富便能富至幾何。”
老劉入主西川后,對南中等地雖派了官員,但關心的重點並不在那邊。
先打漢中,後援荊州,所以對南中的具體情況瞭解還不夠多。
“兒臣手下之人去過南中。”劉禪道,“南中盛產金銀,其地豪強,出手便是金銀上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