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松江府華亭縣人,大明嘉靖二年高中探花,正式進入官場,沉浮近四十年,終至大明內閣閣臣,位極人臣。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權欲極強,借胡惟庸案廢除千年傳承的宰相制度,將大權集中於皇帝一人,並立下組訓,後世永不立宰相。
後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繼位,發現自己精力有限,不時又要親征蒙古,管理國家難免顧此失彼。
為了便於管理國家,朱棣成立內閣制度,在朝廷中選取七名小官,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類似於皇帝秘書的角色。
內閣成立後,歷經一百多年的發展,權利膨脹到可以限制皇權,正在做到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權。
因為內閣非一人組織,權利也有高低之分,後來更有了論資排輩的習慣,漸漸形成首輔,次輔和普通閣臣三個階層。
內閣首輔已經相當於國家宰相,地位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甚至有駁回皇帝命令的權利,次輔相當於副相,權利也非常大,幾乎是二人之下的地步。
徐階就是當朝次輔,站在權利最頂端的那一小撮人。
按照徐階的階級,他的府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進的,沒個朝廷五品官職都看不到徐階府上門房,沒個三品都看不到管家,唯有三品以上的人,才有機會面見徐階。
王忠一個江湖人,就算他是嵩山派掌門都沒資格與徐階有聯絡。想要見他更是不可能。
封建時代,階級森嚴,士農工商四大階級分層明確,士族地位最高,佔據統治地位,商人地位最賤,再有錢也遭人白眼,並且限制多多,只能成為大人物的狗腿子。
王忠嚴格意義上來說,連商人都不如,他只能算是流民,在士族階級看來,與乞丐無異。
所以王忠不能以正常渠道見徐階,只能選擇做一個樑上君子,深夜潛入徐階府邸。
要說徐階作為朝廷次輔,副宰相的地位,他的家倒也豪華,可算高門大戶,內院也算戒備森嚴,卻攔不住王忠這種等級的武者。
徐階平常習慣夜裡處理公務,有時處理完後,直接在書房安睡,今日也不例外。王忠廢了一番手腳才找到了他。
“沒想到徐大人如此勤政,深夜還在處理公文。”
王忠堂而皇之的落到徐階面前,嚇的這位古稀老人差點心臟病犯了。
“大膽狂徒,竟然敢擅闖朝廷次輔府邸,可知這是何罪?”徐階先是一驚,接著就恢復鎮定,拿出宰相威嚴。
“吾乃嵩山派副掌門,深夜造訪,還請徐大人不要見怪。”
徐階一聽王忠是嵩山派的人,心便是安定不少。
“你這狂徒,深夜來訪必有要事,只是你乃名門正派之主,為何要用如此手段來見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