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陸總說,這次還有個新電影要拍?”布魯斯·李問道。
陳木白動身的時候,陸放和布魯斯·李聯絡過,將陳木白的打算告訴了他,讓他提前準備,並且一定要保證他的安全,讓他多注意休息,以免太過勞累。
“對,有個新電影的構想。”
陳木白點頭說:“這次和以往不一樣,你要幫我找一個兒童演員,讓他當我的孩子,找一個華裔混血的孩子。”
“找兒童演員?”布魯斯·李驚訝道:“戲份多嗎?”
他要知道戲份多寡,如果戲份多的話,考慮的方面就比較多,尤其是孩子的演技也需要有一定的功底才行,不然鏡頭多,演技差,太拖累電影的質量。
能夠有更好的選擇自然是傾向於優秀的一面,何苦要為難自己呢。
戲份不多的話,好辦多了,如果只是不多的臺詞加上偶爾露面的話,演員的人選就不會那麼嚴格。
“多。”陳木白點頭。
布魯斯·李又問:“多大的孩子?”
“34歲左右。”
“這個條件有點苛刻,需要給我一點時間,我會慢慢篩選,如果實在不行的話,可能要召開一場大範圍的選舉。”
布魯斯·李鄭重地說道:“華裔混血童星本來就不多,戲份還不少對於演技的要求不低,不能隨意找人就替代,我會盡量找到符合你要求的孩子。”
“沒問題,我現在也不急著拍,等《越獄》第二季走上軌道的時候,我才會拍攝這部電影,在那之前給我找到沒問題吧?”
“沒問題,我會盡快去尋找。”
布魯斯·李答應下來,他有些好奇地問:“這次是什麼型別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切入的群體影響很大,至今還有不少人在討論,那些平民對此非常熱衷,這部分人也是對我們最大的流量,他們不少人自發地為我們宣傳。”
因為《我不是藥神》的受眾群體是基數最廣的平民階層,所以電影的票房最大貢獻群體也是這部分人,布魯斯·李不得不佩服陳木白的眼光獨到,讓那這些人買單。
他很好奇,這一次,陳木白會選擇拍攝怎樣的電影?
“溫馨家庭傳記型別,就是講述一對父子在經濟蕭條時期的生活,讓大家更努力地為了美好的生活奮鬥。”陳木白笑著回答。
“哦?以美利堅為背景嗎?”
“對。”
“這麼看來,受眾依舊是平民階層?”布魯斯·李有些意外。
既然是經濟蕭條的背景下努力生活,自然不可能是富人階層,甚至可能原先是富人階層,但是破產了也說不準,起點還是貧困人民。
這倒是和《我不是藥神》群體重合度很高,趁著這波熱度,再次拍攝這型別電影,鞏固一下觀眾市場?
倒也不是不行,布魯斯·李暗自點頭,這倒是一個很穩健的做法。
他們在美利堅的電影市場剛剛站穩,一旦步子邁太大,可能會受到一些危機,起碼那些對手可不會白白看著他們成長,必然會出手對付他們,大機率會在電影方面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