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用呢?”
“耕地,運貨,不過運貨速度比較慢,不如馬車方便,主要還是用於耕地。”
“父皇,母后!”
李鄴聽到後面有人喊他們,一回頭,原來是太子李檀。
他快步上前給父母行禮,李鄴笑問道:“今天種什麼?”
“種花生、紅薯和番茄,都是太祖母最喜歡吃的三樣。”
“去忙吧!明天父皇去鳳翔,大概去十天,有什麼事多和相國們商量。”
“孩兒遵旨!”
太子李檀也是有職務的,他出任黃門左侍郎,主管白虎堂。
李鄴又道:“爹爹不在,你要多陪陪皇祖母,每天早晚要去請安!”
“孩子一定遵從!”
獨孤新月笑道:“去吧!弟妹那邊都等著你指揮呢?”
太子李檀躬身行一禮回去了。
………..
次日一早,李鄴帶著楊玉環登上了龍舟,兩岸有三千騎兵的護衛,帶著數百輛大車沿著寬敞平坦的唐直道向鳳翔而去。
唐直道在五年前完全修好,一直通往龜茲,修好後,從長安到龜茲只需要一個月,沿途有五座大型驛站,可以更換馬匹,保障了速度。
火車也在積極的研製之中,計劃十年後將在長安和洛陽之間鋪設第一條鐵軌。
關中新運河也是去年才竣工,足足挖了七年,西起隴州隴縣,東到華州華陰縣,全程七百餘里。
可以航行萬石巨船,李鄴的龍舟就是一艘兩萬石大船,直接在大船上修建了一座方型木樓,擁有雙層四十八個房間,船上有宮女和女護衛一百四十餘人。
溫暖的二層御書房內,進了房間,楊玉環就把外衣都脫去了,只穿了一件貼身的半透明絲裙,慵懶地依偎在李鄴懷中,她拿著小鏡子,正細細給自己描眉。
李鄴一邊喝奶茶,一邊翻看今天的《長安早報》和昨天的《西京新報》。
《長安早報》是新聞報,每天報道大唐各地新聞,頭版頭條就是‘鳳翔機車工場鐵牛問世’。
這是蒸汽機小型化後的一大壯舉。
另一個頭版頭條,大唐人口突破一千五百萬戶。
這些都是李鄴早就知道的,上個月的訊息,大唐人口不包括海外,本土總戶數突破一千五百萬戶,總人口六千三百萬人,比十年前他登基時增加一千五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