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後,從朱羅國運來的第一批三百萬斤白銀和兩千萬兩黃金抵達了廣州港,同時到來的還有優質生鐵三百五十萬斤,還有各種珍奇異寶不計其數,朱羅國八百年的積累最終成全了唐朝。
整個長安都沸騰了,為此,李鄴特地改年號為大安。
大安頭兩年中,先後從朱羅國運回來的生鐵達五批,超過了三千萬斤,是大唐生鐵年產量的三倍,另外還從朱羅國運回糧食也超過三百萬石。
加上從美洲大陸運來農作物開始推廣,最先推廣的是玉米,在遼東大量種植玉米。
其次是美洲的棉花,它是長絨棉,更容易紡織,李鄴很重視這種棉花,下令全面替代目前的高昌棉。
然後便是在山區推廣紅薯和土豆,這兩種作物產量大,山區一小塊地就能產幾百斤,能讓山區貧窮百姓吃飽飯。
同時推廣的還有向日葵,這是非常優良的油料作物。
然後便是南瓜、番茄、花生之類推廣。
時間一晃又過去了七年。
大安八年二月,這天上午,李鄴和皇后獨孤明月來到溫室殿,他們來到溫室殿後面的獨院,這裡是老太后木大娘的住處。
只見一大群孩子正在忙碌種菜,有的擔水,有的翻地,這些都是李鄴二十幾個嬪妃所生的兒女們,他們每天都要輪流來陪伴木大娘,主要是給農作物澆水施肥。
今天正好是耕種之日,除了出嫁的三個女兒外,其他都來了。
李鄴長女星沙嫁給了左相劉晏的三子劉向經,劉向經科舉中了探花,目前出任雲陽縣令。
次女瑤光嫁給大學士王維的孫子王寧,三女秋河嫁給蘇震的孫子蘇晉,兩人都是進士出身,目前在朝廷為官。
李鄴的長子李檀迎娶了郭子儀的孫女,立為太子妃。
韋見素已經在大安五年病逝,張立也在去年退仕。
現在是第二代宰相和輔相當政,右相李泌,左相劉晏,吏部尚書李洵、樞密使馬璘等等。
李鄴的親人也有病逝,正是他父親李岱,也就是太上皇,也是去年因腦卒中病逝,享年六十三歲,尊廟號武宗。
太后裴三娘搬進了大明宮,住在太和殿,和木大娘挨在一起,原本住在太和殿的張倩搬去了珠鏡殿,她在七年前生下一個女兒,如願以償被封為昭容。
菜園旁邊,木大娘坐在木凳上,她已經七十餘歲,成了一個佝僂的老太太,頭髮花白,牙齒只剩下幾顆,她拄著柺杖,笑眯眯望著孩子們忙碌。
她的屋頂種滿了南瓜,去年南瓜豐收,木大娘的房前屋後收穫了六十三個大南瓜。
李鄴見一群孩子忙得熱火朝天,便輕輕拉了一下妻子,兩人退了下去。
“夫君明天要去鳳翔視察,讓玉環陪你去嗎?”
李鄴點點頭,“再過二十天就科舉了,我最多去十天就回來。”
“聽說鳳翔那邊造出了一臺鐵牛?”
李鄴笑了笑道:“我就是為這個去的,不過鐵牛隻是民間的叫法,官方的叫做拖拉機,準確說是蒸汽拖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