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巴國王宮內,巴王接連線到兩道急報,有神秘高手夜闖地牢,把周圍暗中增加的七品高手視為無物,大搖大擺地就將開明公子泮劫走了;同時快馬急報,開明十萬大軍已越過邊境,大將軍及一萬守兵無一倖存,鮮于大人統領的三萬兵馬正趕往西線迎敵。
一眾朝中大臣聞之面面相覷,開明都城距邊境數百里之遙,開明大軍需十日晝夜不停行軍方可抵達,設在開明的暗探也沒有開明軍隊異動的回報,這十萬大軍突然出現,委實蹊蹺,莫非開明預知有變,提早做好了應對?
“大王,鮮于大人三萬兵馬,何以能擋開明十萬之眾?”
當朝臣相道。
“自是不擋。著令,封鎖地牢被劫訊息,即押公子泮隨同開明和親使團急赴邊境。”巴王道,“可知寡人之意?”
“用假冒公子泮以及和親使團要挾開明之軍,此計需趕在公子泮被劫訊息洩露之前……大王,倘若開明不肯退兵如何?何不再派兵馬,馳援鮮于大人?”
“非為要挾,是為修好。”
“大王!”
臣相大驚。
“三萬可擋十萬乎?”
大王問道。
“以開明大軍之眾,自不能。”
“寡人尚有戰車八百乘,兵馬六萬,悉數出之,能擋開明十萬大軍乎?”
“倘若與鮮于大人兵合一處,或可擋。”
“以開明大軍之迅疾,和鮮于卿三萬兵馬遭遇,不出一日,寡人馳援大軍需五日方可援到,何來兵合一處?”
“鮮于大人就……?”
“大將軍有大義,鮮于卿或可效仿之。失三萬兵馬,以存寡人之國,寡人之民,國存民存,則可圖他日,寡人痛而願往之。著令守軍加強戒備,概不可出。”巴王頓了半響,又道,“寡人悟之晚矣!開明大軍此番來犯,兵馬強橫若此,勢必謀劃多日。”
“大王……”
“著令典客,即備厚禮,持寡人之國書,親送開明使團,西行修好。”
天命之年的巴王,審時度勢,即刻做出了屈辱而最正確的應對之策。
……
太尉鮮于大人親自領兵三萬,星夜兼程,途中接到了前線快馬回報,開明十萬大軍就像突然冒出來一般,陣列邊境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