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天,大王壽宴之夜遇襲的訊息已傳遍王宮內外,震驚朝野。
堂堂開明國,傳承數百年,經十二世國君統治,從未遭遇如此大變。
這日朝堂之上,滿朝文武紛紛奏請大王,追查真兇,尤其當問罪太尉大人。作為開明最高軍事統領,太尉大人又不可推卸之責,禁衛軍和王宮侍衛歸其統領,郎中令大人救駕赴死,中尉大人慘死中尉俯,王宮侍衛中混入刺客,這一切意外,太尉大人亦難辭其咎,理當問罪。
然後,大王否決了所有問罪的提議,不僅如此,還下令厚葬所有遇襲的王宮侍衛,追封被殺的郎中令大人和中尉大人。
王宮戒備失守,當權官員不僅不問罪,反而追封嘉獎,這習慣劍走偏鋒的大王到底是幾個意思?
滿朝文武面面相覷,越發看不懂王座之上,那位雲淡風輕的大王。
“公子泮護駕有功,賜典客副丞!”
一驚未落地,大王又是一語,一驚再起。
公子泮嬰兒之齡,這就封官了?雖說典客副丞不算啥大官,但好歹也是官啊。
典客,位九卿之列,春秋戰國常見官職,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長,其下設左丞、右丞、副丞三級。典客副丞,可以簡單理解成典客的秘書的秘書的秘書。
滿朝文武又開始懵圈了,咱們家的大王是不是太胡鬧了點?
公子泮深受大王寵愛,總有逆天之舉傳為美談,昨夜危急之時又救了大王一命,給予公子泮賞賜也在情理之中,可大王賞賜什麼不好,偏偏賞了這麼一個典客副丞的官職。
這官職雖小,卻也是一個國家的外交官員,讓一個嬰兒之軀,代表開明之形象,我的大王,咱們能不能冷靜點?
“著令典客親領使團,三日後隨巴國使團遣送長公主赴巴和親,公子泮隨行送親!”
大王當朝又道。
好嘛,原來如此!緊急封官,敢情是為了讓公子泮隨行親送姑姑去巴國和親。滿朝文武總算明白了大王的用意,不過,轉眼又是疑竇叢生。
長公主可是大王寵愛的妹妹啊,東邊弱鄰、小小巴國,以開明之威,大軍一出,即可見將巴國蕩滅,何以值得大王如此重視?
卻說小不點杜軒此時就陪坐在大王側下,挺直小腰板,奉命“同朝議政”,聽了大王這話,也是一臉懵逼。
想了想,杜軒趕緊起身,邁著小短腿,施施然來到大堂正中。
滿朝文武見之,忍不住嘴角直抽抽,因為這這貨,腰間很不講究地配掛著一把……醜陋的木劍!
“稟父王,兒臣拒受官職!”
小傢伙卻不管滿朝文武如何抽抽,面對大王俯身跪下,朗聲道。
這下,輪到大王抽抽了,幾個意思?還敢當朝違抗寡人之令?
“且說給寡人聽聽,為何拒受?”大王強忍住要笑出來的衝動,板著面孔道。
為何拒受?自己心裡沒有一點逼數嗎?讓本公子護送長公主和親,不等於讓勞資親手把姑姑交給巴國那個找糟老頭嗎?這是人幹得出來的事嗎?
以上自然是杜軒的心理話,作為一個演技隨時線上的演員,杜軒眼珠一轉,已有定計。
“稟大王,典客副丞乃代表一國之形象,兒臣以嬰兒之軀,豈能代表開明之威……”杜軒拱手道,話到此處,突然頓住,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