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蕭元嬰的訊息一點不誤,當晚蕭府主人蕭狄便來到別院竺舍,將太子擔任正使,龍、安二人擔任副使護送送嫁隊伍前往西涼的訊息告訴了龍少陽。本來齊帝已經答應西涼提親的訊息,龍少陽幾日前已從蕭狄處有所耳聞,原本是板上釘釘的事,但由太子殿下出任正使,親自護送送嫁隊伍,多少還是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蕭狄、龍少陽、程伯三人在竺舍議論一番,均覺齊帝此次如此重視,當與西涼正副三個使臣遇襲,兩人遇害有關,尤其其中一位還是西涼宗室王爺,齊帝也不想因此傷了兩國和氣,想來此行太子殿下還有致歉的意思在裡頭。至於選中龍少陽為副使,自然是太子的意思,三人自然不覺為奇。又議了一會,三人這才分頭就寢。
天交七月,早晚涼意漸生,忙於生計的人們便趁著早兒出來做生意,賣豆腐腦的,打燒餅的,炸油條的……一眼望去,洛城寬闊的街衢上三三兩兩,行人不斷。此時尚不及辰時,延慶坊蕭府西北角的角門吱呀一聲,門板開處,閃身出來一老一少兩個人來,少的長身玉立,劍眉星目,老的又高又瘦,卻是彎腰駝背。
二人出了角門,上了街道,轉過兩個街坊,來到一個巷口前。只聽馬蹄嗒嗒,從巷內駛出一輛黑色馬車來,二人也不問話,先後掀簾而入。
一聲鞭響,馬車緩緩駛出,徑直向東,由靖定門出了洛城,行出幾里,馬車停了下來。車簾掀起,從車內出來一位老者,那車伕順手將鞭子交給老者,自己卻跳下車來。
那老者接過鞭子,坐在車伕位上,揚起鞭子,甩個脆響,那馬奮蹄長嘶,車聲轔轔而去。
洛城外的地勢,北面臨洛水一帶山巒橫亙,拔地而起,形成天然屏障。西面、南面以平地為主,地勢平坦舒緩,城東則是丘陵山地。出了東門靖定門,行出十餘里,數十座山丘,高低不一,連綿起伏,宛若波浪。
時值夏日,漫山遍野草木蔥蘢,蔚然深秀,便在這滿目綠色中,一輛黑色馬車下了官道,言著山間小路緩緩而行。
過得片刻,馬車停在一片樹林前。那趕車的老者跳下車,將韁繩拴在旁邊樹上,回身掀起車簾,說道:“大少爺,到了!”裡面傳來一句答應聲,車簾掀處,當先走下一個中年人,手持柺杖,跟著是一個青年。
“大少爺,山路崎嶇,林子裡瘴氣又重,您千萬注意身子。少陽,你扶著大少爺。老奴在前面引路。”那老者說著,從車裡取出一個包袱背在身後,隨手在地上撿了一段樹枝,拍打著地上枯葉草叢,走在前面。
那中年人無聲一笑,右手拄拐,由那青年扶著,跟著那老者後面,緩步而行。只見林深葉茂,光影躍動,耳畔風拂綠葉,蟲鳴鳥啼,反而更讓人生出一股靜謐之感。
這三人不是別人,正是龍少陽,蕭府主人蕭狄以及蕭府老僕程伯。
這座拖龍山是洛城東郊山區中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準確地說,它不是一座山,而是幾個山丘連在一起,山脊如龍,蜿蜒綿亙,因而得名。即便得了個好名字,無奈山勢低矮,又無佳景,文人墨客更是不願踏足,久而久之,拖龍山便漸漸成了地名,沒人說得清到底哪座山是拖龍山了。
三人沿著林間小道,緩步向上而行。說是小道,其實早已雜草叢生,枯葉堆積,那老僕程伯邊走邊清理出道來,顯是許久沒有人來過。
走了一小段,蕭狄喘著粗氣,自言自語道:“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又是一年。老咯,這腿腳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老僕程伯轉身笑道:“大少爺又在說笑了,老奴都已花甲了,卻從來都沒自認老了。你啊,在我眼裡,還是那個沒長大的小孩子!”
龍少陽介面道:“程伯,照您老這意思,我在你眼裡,豈不是個襁褓之中的小娃娃。”
一番話說得蕭狄、程伯都笑了。
三人行了約半個時辰,來到一處山坳。四周高樹林立,這裡卻是一片平地,地方不大,有亭翼然其上,石柱茅簷卻是藤纏蔓繞,青苔附著,一副衰敗之象。
蕭狄嘆了口氣,道:“物換星移,世事滄桑,物猶如此,人何以堪?”說著轉向龍少陽道,“這就到了。”
龍少陽只覺心頭一熱,跟著點點頭。
越過亭子,向前走了幾丈,一座低矮的墳塋堆砌在地上,與尋常普通人家的墳塋並不二致,只有正前豎著的一塊漢白玉墓碑,彷彿在訴說著死者生前的尊貴身份。周遭雜草叢生、枯枝敗葉散落一地,這座墳塋卻是不見雜草,乾淨齊整,顯是有人不時過來打掃清理。
“公主,老奴帶著大少爺,還有……還有一位龍公子看您來了。”那老僕程伯哽咽著,放下背後包袱,開啟來取出幾隻鮮果,擺在墳前,點了三柱清香,又取出一些紙錢點燃燒了,一時間細煙嫋嫋而上。
蕭狄走上前去,伏在地上,叩拜行禮,跟著站起身來,卻是一言不發。
龍少陽抬眼瞧去,只見白色墓碑上一列黑字:大齊貞原公主之墓。多少年雨打風吹,日曬冰凍,碑身顯得光滑平潤,字跡卻仍是醒目。龍少陽心知這便是蕭狄生母貞原公主的墓穴所在,若是認真說起來,應該稱為長公主才是,畢竟當今大齊陛下已不再是她的父親,而是她的弟弟了。
“蕭大哥。”龍少陽踏前一步,語音肅穆中帶著些許悲傷,“少陽從小素聞長公主賢名,心繫百姓,恩澤天下。今日既有緣來此,少陽有一不情之請,想在這墓前一祭,略表平生敬仰之情?”
說完向蕭狄瞧去,只見他臉上神色很是奇怪,眼裡波光流動,似是傷心,又似惆悵,又似乎帶著一絲亢奮和堅毅。只見他退至一邊,長長舒了一口氣,像是如釋重負,道:“少陽,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