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靈異小說>朝為田舍郎> 第二百三十三章 拒不納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三章 拒不納諫 (1 / 3)

三國裡的“英雄”,其義與後世的“英雄”不同。

那時的英雄,是以勢力,兵將,地盤等等為基礎,互相攻伐吞併,後世史學家謂“春秋無義戰”,其實三國也無義戰,所有的“英雄”不過是打著匡扶天下的旗號,實現自己的野心,包括自詡漢室後裔的劉備。

顧青對諸葛亮的評價令李隆基頗為驚訝。

他沒想到顧青筆下的人物裡,將諸葛亮描寫得那麼足智多謀,但卻對這個人物如此貶低。

“顧卿不喜諸葛亮?那幾款大罪說得有幾分道理,可……蜀國畢竟是漢室正統,為了一統天下,恢復漢室榮光,頻繁興兵亦無可厚非吧?”

“陛下誤會了,臣不反對一統天下,但臣反對毫無底蘊的情況下興兵。戰爭是需要巨量的錢財糧草來支撐的,三國之中蜀國之所以第一個被滅,諸葛亮六出祁山頻繁興兵,耗盡舉國之資而無功,便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顧青說著迅速抬頭看了李隆基一眼,輕聲道:“諸葛亮身為國相,其權過甚也。舉國之內政軍權民生吏治悉決於一身,國主劉禪反倒無所作為,還經常被諸葛亮教訓,君不似君,臣不似臣,君臣綱常既亂,蜀國焉能不滅亡?”

李隆基眉梢一跳,眼睛不自覺地睜大了,目光變得凝重起來。

“顧卿這番話……呵,似乎話裡有話呀,是朕多心了嗎?”

顧青抬眼,神情茫然:“臣說了什麼?臣並無他意呀,陛下不是與臣評價三國嗎?”

李隆基沉默片刻,忽然笑了:“顧卿繼續說,聞卿之言,朕頗有得益。”

顧青心念電閃,迅速揣度李隆基的心理。

他需要顧青與安祿山公開敵對,剛才顧青做到了,那麼接下來在李隆基面前給安祿山上點眼藥,才更合情合理,讓李隆基認為兩方已經形成了水火難容之勢,才達到李隆基制衡的目的。

真正老謀深算的帝王,其實是很喜歡看到臣子之間互相不對付的。

有些話看似魯莽毫無心機的說出來,反倒對未來是一種鋪墊。

將來安祿山若反,今日顧青說的話將會是他未來的晉身之資,這就是完美的鋪墊。

於是顧青組織了一下措辭,繼續道:“蜀國之亡,亡於君弱臣強,君主無力制約強勢的國相,國相一意孤行,不顧朝中反對堅持北伐頻繁興兵……”

頓了頓,顧青加重了語氣,道:“君主最軟弱的地方在於,不應該賦予諸葛亮舉國之兵權,一國的軍隊應該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就算情勢不允許,亦當徐徐圖之,緩緩釋之,慢慢削弱國相的兵權。若將兵權給了臣子,無論這個臣子多麼忠誠,都是致亂之因,終成大禍!”

李隆基聞言身軀一顫,望向顧青的目光頓時閃過一道異常銳利的光芒,很駭人。

顧青面色坦然地躬身行禮:“臣心坦蕩,言出本心。”

李隆基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語氣也有些冷意了:“顧卿意有所指乎?”

“是,臣確實意有所指。天下節度使為陛下戍守邊境,將士飽受風霜雨雪之苦,然歷朝變亂,大多亂於內。陛下治下的大唐盛世不易,臣實不願看到盛世禍起於蕭牆,如今大唐天下分十鎮,十鎮節度使手握天下大半兵馬,且各鎮節度使治下內政賦稅兵將等諸事自理,致使各鎮勢大,於大唐社稷實不可取,陛下當鑑之。”

李隆基哼了哼,道:“朕自有決意,何須爾多言!各鎮分封軍政之權是朕用人不疑,四十餘年來,未見出過甚變亂,顧卿,你多慮了。”

見李隆基仍頑固地堅持,顧青嘆了口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