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人乃是剛從北邊來的客商,做了一筆皮毛生意,因而對近來推行之新法不甚瞭解,不知兄臺可否知道一二,為我二人講解一番,以免不知情下觸動了刑法。”
“我也所知不多,近來倒是沒有新增法令,只是前半年好像廢除了各地舊俗。”
“那不知各地反響如何?”
“這……我卻不能與先生詳說,畢竟是國府之令,所有人自當遵從。”漢子有些遲疑,終究沒有說出來。
楊叔子看了蒲仙玉一眼,心裡已有定論,只怕大多人心有牴觸吧:“兄臺放心,此間只有我三人,無人會傳出去的,兄臺細細說一下吧。”
“這……”精壯漢子面露難色,不知道該說不該說,最後還是稍微說了一點:“先生一定不能傳出去啊,否則我全家性命堪憂了。以往法令人人支援,只是唯有這廢除舊俗,委實有些令人心堵,農人們忙完農活,想著剛好趁著農閒時候好好熱鬧一番,嘿,誰知道呢,也不知道國府怎麼想的。”
楊叔子剛要說什麼,那婦人端著飯食走進來了。
“來來來,邊吃邊聊。”精壯漢子忙說,他覺得這兩人恐怕不只是客商,哪裡有什麼客商會問這些,他已經打定主意等他二人出門後就趕緊去里正家報告,萬一是別的什麼人,可千萬不要扯上自己一家子。
楊叔子和蒲仙玉自然不知道漢子的想法,只是端起瓷碗開始吃起飯來。這婦人的手藝極好,簡單的野菜裡面混了一些肉吃起來竟如此美味,也或許是因為他們兩人一直吃幹餅的緣故吧。
“今年收成如何啊?”楊叔子隨意地問著。
“蠻好的,交了賦稅還有一點餘糧,我想等過幾日就去賣一些換點錢,買一點布匹啥的。”
“我聽說國府也是按著市價收糧的,你們是……”
“我們也是賣給國府的,萬一達到標準了,能換個減免賦稅也好。”
一說起這個漢子開始開啟了話匣子:“我等這樣的農人以往可是想都不敢想有朝一日還會有這樣的好日子,還真得多感謝那位太尉大人,多少年了,終於有個盼頭了……”
楊叔子一直微笑著聽著,精壯漢子終於說完了,楊叔子也吃完了,輕輕放下碗筷:“不知此間裡正在哪裡,我剛好有事要去拜訪一番。”
漢子聽得一愣,正好讓他們自己去,省得自己再去一趟里正家裡。
“里正家在西山坳那邊,我給你們指指。”
幾人出門,老馬似乎也歇的差不多了,打了一個響亮的噴嚏。
漢子順著不遠處山頭指了指,說:“轉過那座山,直直往下走,第一家就是里正王老伯家了,這會兒他應當在家的,這段日子有兩個莊子差點發生械鬥,好在王老伯及時趕到,制止了,否則恐怕刺史府上的衛兵就要來拿人了。”
楊叔子和蒲仙玉拜別了漢子,朝著里正家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