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使大人,我們必須更換路線。
按照現在的行軍速度,搞不好今天晚上,就能追上榮指揮使率領的大軍。
從蒐集到的情報來看,叛軍放棄了許多地區,正在向泰州城收縮兵力。
末將提議先去收復高郵州,再轉道殺向泰州,同叛軍進行決戰!”
李牧上前提議道。
或許是前面表現的太好,又或許是關鍵時刻站隊足夠果斷,舞陽侯對他寄予了極高厚望。
眾千戶眼饞的先鋒官位置,直接落到了他頭上。
按照原計劃,只需跟在榮指揮使後面。
等叛軍主力被前面的炮灰部隊吸引出來後,大軍再順勢撲上去,一舉擊潰敵軍。
戰場上,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揚州城外的大敗,對叛軍造成的影響,比他們預想中要大得多。
敵軍膽氣已失,根本生不出決戰的心思。
沿途的叛軍隊伍,見到官軍旗幟就紛紛逃竄。
他們若是繼續在後面吊著,估摸著叛軍主力下輩子,都不一定敢出來決戰。
誘敵計劃失敗,戰爭變成了強攻。
帶著一群豬隊友,跑去強攻敵軍城池,那畫面想想就知道有多可怕。
叛軍大營一場混亂,就能夠引發營嘯,官軍同樣可以。
那群豬隊友成事的能力或許不足,但敗事能力絕對有餘。
“若是我們更換行軍路線,叛軍再次進攻揚州怎麼辦?”
舞陽侯關心的問道。
帶兵打仗他不行,但地圖還是能看懂的。
揚州府下轄的三州七縣,現在全部在叛軍手中。
一直把泰州叛軍當做首要打擊目標,除了這夥賊軍實力強悍外,距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向北收復高郵州,丟了揚州府城,那可就虧大發了。
“指揮使大人,我們只需要做出北上的姿態,迷惑叛軍的視線即可。
具體要不要打,完全可以視情況而定。
此時京營正在南下,高郵州的叛軍早已經成了驚弓之鳥。
我們此時北上策應京營,做出南北夾擊敵軍的態勢,搞不好賊人會棄城而逃。
路上攔截一下,就是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