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劇一旦開場,就不會輕易結束。
缺乏經驗的榮指揮使,面對眾多將士,顯得格外激動。
或許是太過緊張,一時間忘記了該說些什麼。
又或許是學渣屬性發作,事先準備的稿子沒背熟。
上臺之後,一會兒混淆了流程,一會兒亂用成語典故。
偏偏負責傳話的大嗓門士兵,都是跟著他的家丁,同樣是糊塗蛋,老爺說什麼就是什麼。
一時間搞得大營盡是歡聲笑語,全然沒有軍隊應有的嚴肅。
作為吃瓜群眾,李牧的嘴全程都沒有合上過。
可惜榮指揮使自身的知名度太低,面對的敵人也是不入流的角色。
不然就他今天的表現,又能留下一個歷史典故,用來警示後人。
如此歡樂的出征儀式,縱觀整個人類歷史,都非常的罕見。
作為主帥的舞陽侯,全程臉色一黑到底。
手下人丟臉,他這個主帥臉上也無光。
從他那充滿殺氣的眼神中,李牧讀出了榮指揮使的未來。
哪怕僥倖從戰場上撿回一條命,這位也別想活著回到京師。
鬧劇頻出,直接影響到了儀式程序。
簡短的出征儀式,硬是拖到了午時,才磕磕絆絆的走完全部流程。
最後時刻一名李牧不認識的紈絝,傻乎乎的叫囂吃了午飯再走,氣的舞陽侯當場拔劍。
如果不是認慫的速度足夠快,加之舞陽侯沒心思和死人計較,估摸著現場就要砍了他祭旗。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稍微有點兒腦子的,都意識到這次出征前途無“亮”。
後悔已經晚了,出征儀式流程走完。
再言退出,軍法可不是吃素的。
甭管後臺多硬,到了這一步都沒有迴旋的餘地。
目送大軍離開後,周邊的同僚紛紛流露出解脫的表情。
看得出來,大家是真心厭惡這群豬隊友。